崔元星:有一种职业叫“地闹”
(2012-06-15 16:58:23)
标签:
房产 |
分类: 奇闻轶事 |
一部火爆的电视剧《心术》让我们对“医闹”有了全面认识,每当房价波动剧烈时,就会有一群叫做“房闹”的聚在售楼部闹事,房价跌得很的时候就闹着要退房,房价涨得很的时候就闹着要抢房。眼下,一股新的以“闹”为生的队伍正在涌动,因为闹因多与土地有关,姑且称之为“地闹”。
与地有关的闹事起因包括:征地补偿费发放不足、拖欠及补偿标准争议等,超范围征地、未批先征及征地未征得村民同意等,拆迁安置不到位、暴力强拆等,集体用地流转违背村民意愿等,周边工业及城市污染严重影响村民耕种等。闹事者自然是利益遭受侵害的农民,被闹者主要是所在的乡镇及县市区,农民知道,闹事要想取得成效,必须找准位置,太高的中央、省市级大衙门犯不着闹,太低的村级衙门闹了也不值当。目前我国现有乡镇4万余个,县市区近3千个,全国每年因建设用地增加而新征农林用地600万亩左右,在征地过程中估计有一半以上存在利益纠纷,假设每亩地涉及一户农民,每天发生在约300万农户与4万余组科级干部及3千组处级干部之间的战争,就构成了我国农村经济生活的现实题材大戏——“地闹”。农民深知,有奶便是娘,会闹的孩子有奶吃。
如果“地闹”仅仅是农民自编自导自演还好对付,让县市区长及乡镇长们伤透脑筋的是,这股“地闹”有专业化、职业化、组织化的趋势。如今,律师、记者及媒体们打着除霸安良、替天行道、为农民维权的旗号纷纷加入地闹队伍。一些专业狗仔队专门收集与农民土地纠纷有关的新闻素材,一边与农民联手,讲好分利条件,一边编撰材料借题发挥,以地生财,主要有两种办法,一是先自制网站小报发表或借网站小报发表,再找相关政府官员说,需要花钱把负面报道拿下来,二是编好材料先找相关领导说,需要花钱封口否则曝光。官员一般会就范,只能任人宰割,因为不管是否是事实,是否有法律依据,面子更重要,官位更重要,只能破财免灾了,如果能找到愿意买单的投资商也可以转嫁危机。如果律师再参与其中,领导的麻烦更大了,据说很多地方都有名气很大的专为农民打土地纠纷官事的律师,前不久,有个在河北赚得盆满钵满的土地律师流窜到广东惠州一带作案,闹得当地政界人心惶惶。地闹专业军已开始跨区域作战、多兵种联合作战,并逐步形成地闹产业链。
如果说农民地闹只是为了利益,为了钱,律师、记者和媒体地闹除了为了钱,也有只是为了出名的,对于这些“大公无私”的地闹,政府真是黔驴技穷了,比国土部督察大队、中央纪检部门还难对付。当然,所有只为名不为利的“地闹”都只是暂时的,前期可能是纯粹为了出名,名气大了,就为谋利获取了资本,就可以大胆要钱了。归根结底,纯粹的不为谋利的、只是为了讨个说法的“地闹”那是绝对不存在的。
就像复杂的生物链上的一个节点,无论是农民自发式的“地闹”,还是记者律师们职业化的正规“地闹”,存在必有其合理性,客观上为农民争取了一部分应得利益,也从某种程度上遏制了地方政府有恃无恐的涉地违法行为,这与中央政府倡导的主旋律是一致的。从这一点上来讲,“地闹”应该受到保护,闹一闹有助于地方经济的稳定与健康发展。
(崔元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