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眼下个别开发商对楼价缩水后购房者的补偿?如何避免选到“缩水”楼盘?两天前,就深圳及珠三角出现的楼价大幅缩水系列问题,南方都市报记者采访了笔者。
笔者认为,楼价缩水是正常的市场现象,涨和跌都是由供求关系的变化带来的正常结果,但楼价缩水后补偿和索要补偿就不正常了。因为购房者与开发商的买房合同一旦签订就生效,法律意义上的买卖关系就成立了,作为一种市场行为,如果出现跌幅,开发商是不应该退钱给购房者的,这就象如果房价上涨了,购房者不会分给开发商溢价一样。
引申一步推断,如果退钱成功的话,就会助长炒房热,因为炒房没风险了,这种补偿行为应该打击而不是应该鼓励,如果一家补了差价,别的开发商补不补?又会引起不正当竞争行为。开发商和购房者都需要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开发商补钱非法,购房者要钱更不合法。买卖双方应该平静地面对后市的供求变化及楼价涨落,这是常理。从当前的形势来看,一些品牌的房产开发商行为正趋于理性,比如万科,它就有风向标的作用,没人买了当然就得降,降价对整个房产市场是件好事,有利于行业的整合和良性发展。那么,因为降价造成的楼盘价值缩水属于正常现象。
对于如何避免买到缩水楼盘的问题,笔者认为,这很难把握,也很容易。对于购房者来说,首先必须理清个人承受能力与全国楼价平均水平之间的关系。不管你是投资,还是自住,购房者一方面要看自己是否有能力买,另外很重要的,自己能承受多大的心理压力,涨当然好,但是,房价不可能总是涨的。就如让一个个人投资者去控制大盘走势一样,你是没办法控制的,避免买到的楼盘缩水很难。购房者所能做的只能是让自己的投资行为变得理性,避免出现因为楼价“跳楼”而自身跳楼的现象。当然,因楼价跳楼而自身跳楼的个案如果出现,媒体应该大力宣传,以警示疯狂的、自不量力的购房者,“楼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说它很容易,一是已经被套牢的,管住自己的心,自认倒霉,愿赌服输,二是买之前管住自己的手,不该出手时坚决不出手。
楼价缩水已经波及全国一线城市,这是房地产市场趋于理性的正常现象,不必大惊小怪,该买的、不该买的,该卖的、不该卖的,都由买卖双方当事人自己来定。但如果纵容“缩水补偿”行为,不管个别开发商是否自愿,就会扰乱市场秩序,助长炒楼,激发楼市不稳定需求,引发更大规模的楼市风暴。
楼价缩水不可怕,但“缩水补偿”是祸水。
(相关报道详见:http://sz.focus.cn/news/2008-03-21/445396.html)
(崔元星
国际商务策划师 中国泛地产策划网
0755-2672224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