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崔元星:政府管理部门盈利模式揭秘

(2007-07-06 09:40:46)
标签:

政府

盈利模式

揭秘

分类: 奇谈怪论
 

   企业都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就企业的盈利模式来说,一般包括产品型、产权型、服务型等,产品型、产权型都是买进卖出,只不过标的物不一样,服务型就是提供精神体验及智力成果等,概括起来说,企业就是靠低进高出、快进快出来挣钱。按理来说,政府管理部门是非营利的,是靠吃财政来生存,但很多部门会有自己的小金库,甚至借助人民赋予的公权谋取私利,所以,除了供给的,还得创收。相对于企业盈利模式来说,政府管理部门的营利模式更有技术含量,大体分为以下几种:

   卖批文: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批文”这种计划经济的产物越来越少,但正是那些仍然留下来的“批文”更具有市场生命力,更显得弥足珍贵。当然,政府及政府管理部门官员不会明目张胆地直接卖批文,但你要想拿到批文,就必须付出与常人不一样的代价,可以叫疏通关系,也可以说是联络感情,因为“批文”市场永远是求大于供,于是批文带动了各地休闲业、娱乐业、餐饮业及若干五花八门产业的发展。有句俗话叫做“跑部钱进”,很多省市级各类企业、组织都在京城设有办事处,尽管中央三令五申清理,还是越清越多,原因很简单,因为市场需求,都是为了跑批文的。

   卖资质:资质就是能证明持有者能力水平的一张纸,几乎政府哪个部门都有发各类资质的权力,更奇怪的是,由于地区割据、行业垄断,这个地方发的那个地方不认,这个行业发的那个行业不认,于是你要想干事就得买一大堆资质,每次申报资质的时候肯定要编一大堆资料,于是激活了文印社、图片社、打字社等文化产业。资质不是终身制的,除了申报,还得应付年审,发证的部门可以随时随地卡你,于是你还得年年进贡。

   卖排位:政府部门就是充当市场经济中的裁判员角色,对运动员品头论足、给运动员排名次是他们的嗜好。政府或者与政府关联的半官方机构,会时不时地发布这个榜、那个榜,其实,无论哪个榜都是人为操纵的,缺乏客观依据的,但却直接影响、操纵你的市场效益,于是,哪家企业都会对各类排名活动不惜重金投入,美其名曰“品牌塑造”,这几年中央政府查得严了,直接以政府部门名义发布的“排位”少了,明眼人都知道,哪一家民间机构如果脱离了与政府部门的挂钩,排位活动也就无从谈起了。

   卖报告:这种盈利模式往往比较隐蔽,一般是政府先出个文件,说做什么项目什么阶段必须有什么类的报告,而且规定必须是有相应资质的机构做的才有效,例如,到发改委立项时,需要你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把关的领导同志会善意地提醒你需要委托有资质的机构来做,其实,你要理解,“有资质”就是跟把关的同志“有关系”的意思,如果你不理解这层关系,还当真地通过市场的方式找来真有资质的机构完成了报告,一般是屡改屡交也通不过的,还是要花大笔的疏通费。但是,如果你顺水推舟,送个人情,就让把关的领导推荐有资质的单位(实际是有关系),报告做得再狗屁不是也是通得过的,道理很简单,因为你做报告的钱很大一部分流向该流的地方了。政府需要的报告远不止“可研”,还有环境评价、地质灾害评价、防洪评价、文物保护勘探报告、甚至是防蚂蚁评价等,哪一个也需要有资质的机构(再强调一遍,其实是有关系的机构)。笔者在廊坊市房地产管理局办公楼门口看到,看似民间的与房地产相关的各种研究机构、评估机构的牌子挂了二十多个,估计都是在等这笔生意。

    由此可见,政府管理部门除了应得的财政拨款,还可以靠明处“制度严明”、暗处“吃拿卡要”来捞钱。

(崔元星  国际商务策划师  中国泛地产策划网 0755-2672224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