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知细叶谁裁出:胡大为、林安儿揭秘“夺命剪刀脚”(三)

(2012-03-28 21:15:35)
标签:

杂谈

  

                             ——导演与剪接——

 

胡大为

 

    76年我离开邵氏,吴宇森已经走了,好久没见他。后来我跟徐克剪片,在新艺城碰见他,他拍《英雄本色》,那时候我还负责配乐,也加入战团。到《英雄本色2》、《喋血双雄》就真正重逢了。

 

    《辣手神探》太长,他舍不得剪,我就说你下去买个甜品吃吃,我就赶快剪,他一进来,看完我剪的,说还是希望放进梁朝伟进医院很长的一个镜头,但我没有放进去。过两天,他说要吃甜品,让我去买,我一出去,他马上把那个长镜头放回去。

 

    《鸦片战争》是许鞍华(她任该片策划)打电话叫我去救火,之前我帮内地导演滕文骥剪过《在那遥远的地方》。记得国产的剪接台模仿外国的机器,糙得要命。《鸦片战争》到我手里片长有三个小时,我一看,节奏很慢,我很狠的,唰,剪掉,唰,剪掉,剪了很多出来,前一两天,谢晋傻了,这样剪掉是不是太快了,他急了,这个家伙是不是要把我这片宰了?砍掉了?他很紧张,每天都来看,到第三天,我把剪的前三分之一给他看,他很惊讶,哇,这部戏是我拍的么?讲故事也不是太俗,有节奏。第四天,谢晋买了糕点过来,放下去就往外走了,他不看了,放心了。

 

    《鸦片战争》剪了大概一个礼拜,有一个国内剪接帮我,他帮我拿胶片。有一天,在北影吃午饭,他问我剪这个救火,片酬是多少?我不经意的说,大约十六万吧,十几年前,他剪接一个月才几百块,我剪四天,就够他三生了,可以想见他当年多惊讶。

 

不知细叶谁裁出:胡大为、林安儿揭秘“夺命剪刀脚”(三)

 

 

林安儿

 

    在国内,剪接师跟导演之间的关系是,导演比较主动,导演心里有一套剪法,拍的时候比较准确。我第一次碰到张艺谋(《英雄》),哪怕拍的时候跟原来想的不一样,可是他已经在想好怎么修。完全是导演主导,从这个画面卡,往后退八秒,从那帧开始要,好,下一条,这一条我不要,我要另一条的第几镜,你把那一条放,你从这个画面的往后一秒剪下去。剪接师的参与是完全被动的,但也不完全是,许多剪接师也会跟导演有商有量的。到了年轻一代的导演,好像腾华涛,他们就会希望先让剪接师来剪一版,然后他自己去调。

 

    我们香港的剪接师训练跟国内很不一样,也比较靠近好莱坞的做法,一般导演在现场拍,然后把素材扔回来,给剪接师剪一版,他们再过来跟我们一起修。这样就先给我们发挥的机会,也是因为这个关系,逼着自己怎么欣赏每一条素材,用我们的角度怎么去看这个片,重新捋一下,再给导演看,哪怕是错了。我印象深刻是在剪《七剑》的时候,徐克他们设计甄子丹用剑怎么打会比较好看,当时我看了剧本,也看完小说,比较了解楚昭南和兵器的描述,其实这个人物的气场比他怎么飞呀打啊要好看,徐克花了两天时间拍甄子丹怎么用威亚跳来跳去,到我剪时,那两天的素材完全不要,直接用了一个跳之前的和一个跳之后的镜头,直接接起来,很简单的接法。徐克看完说很大胆,可是这样才能表现出人物的气派,我说是啊,我看他飞来飞去,没有想象的空间,他这么一甩,就看到结果是怎样,可能出来观众印象会比较深刻。其实我是偷师的,十几年前,《黄飞鸿》拍无影脚,想来想去,到底传说黄飞鸿的无影脚怎么打到无影呢?最后徐克拍了一个画面,跟我师傅(麦子善)说,无影就是看不到啊,就拍了衣服一甩,人家就倒下去了,这个就是感觉啊,特别好看特别过瘾。这就是剪接,这就是拍电影,什么都拍得很实在给观众看,就不好玩了。这就是从我学习剪片的时候累计的经验,理解他(导演)拍的想法,到我去剪,后面慢慢成长。我的剪片都是比较独到的,所以现在我都会跟找我的导演说,你放心,我会先把你所有的素材从头到尾整理一下,我剪完了第一版,我必须要你过来参与,因为你是导演,我不是。

 

    在创作的路上,特别给我发挥空间的是郑保瑞,我们俩相识于微时,他第一部导演的是《发光石头》,我们当时年纪小,片子拍了一个月,我们剪了一个月,他还没想清楚到底这个故事怎么说,我们两个就试,这样剪行不行?今天剪了一版,蛮不错;中间又有一些想法,后来我就说,既然你这样想,不如我这样剪,就这样一直改。几乎他所有的电影,从《发光石头》,《大头怪婴》、《热血青年》到《怪物》,《狗咬狗》是我跟他最后一次合作。《怪物》ending是我改的。

 

 

 

                      ——剪接主题示范——·作战》——

 

【林安儿】

 

    我看到新一代的剪接师,不单是国内,简单的把一些东西乱七八糟的插在一起,以为这样剪得好看,可是他们缺了一件很重要的——心。什么是心?简单来说,你写一篇文章,会有主题。现在的小孩剪片就没有主题,不知道在说什么。我现在教我的助理,我逼他们看片,看完片,告诉我,它讲什么?很多小孩连重点都看不出来!比如一个片,只要我知道它的重点是什么,我们剪片所有的东西都是围绕这一点往外发展。这个也是我这么多年跟我师傅和徐克、吴宇森他们这些大导演,给我的一个很重要启发。主题不能拉得太远,为什么有些电影把很多不同题材乱插,但为什么觉得好看?因为它能带动你的心啊。为什么能带动你的心,因为它可能从第一个画面铺排下去,就可能隐藏着主题在后面,包括我握你的手,可能下一个镜头接的是我背对着你,又会产生另外一个意义,你从这样一条线走下去,那观众就会有一个脉络,你就感觉有渲染有共鸣。现在小孩子不懂。

 

    我剪郑保瑞的《爱作战》,他本来打算结尾直接是陈奕迅落在海底救了周丽淇之后,最后是秦海璐孩子生出来的镜头,再一个闪回就结束了。我觉得这个不美,我把整个落入海底的部分挪到最后,从医院里秦海璐小孩出生开始,从周丽淇的哭闪回到海底。当时包括编剧郑保瑞也没想过是这样子,到了海底,潜水下去,有两句话叠在画面,“爱,若是一生相随;但愿能,作战到底。”这是我坚持要求叠上去的。本来我不明白,《爱作战》这么日本的一个名字,大家都想不通啊,马伟豪(监制)就说,过瘾啊,有些事不用想它的理由,中国有句话叫先声夺人嘛。他们想完名字就去拍了,我就一直剪,剪了好久之后,想到这一句,也不知道放在哪里。等到海底这场戏,我才完完全全体验到这小两口之前怎么吵架,因为误会发生了一大堆的事情,可是到了最后关头,你掉下去,我纵然不会潜水,也要潜水下去,其实就是共同作战到底,我就把这两句话很自然放在上面了。

 

    电影的故事肯定有很多枝叶的,有一些无厘头的枝叶,有时候也是重要的,可以让观众稍微放松一下,但如果不知不觉又把它拉回来,这才叫过瘾嘛。姜文有一部片《寻枪》(陆川导演),我看到一个很开心的画面,孔明灯突然升起来,很多人说这个画面跟整个片一点关系没有,就是一点没关系没有,才过瘾嘛。整个片都很压抑,心情已经压到底了,这个孔明灯就是把我的感觉破开一点,哪怕跟整个片没关系。

 

 

                         ——如果素材不够——

 

胡大为

 

    素材不多,也是挑战,行,就自己显威风了。试过有一部戏长度不够,你要把他每一个镜头延长,节奏慢得要命,拍得不够长,剪好才七十多分钟,最少延到八十五分钟以上,每个镜头加多一点,走路走远一点,汽车开多一点,再一点回闪的镜头,这还是商业片哪。最痛苦是没素材,所以后来我也选适合我发挥的导演,徐克、吴宇森、于仁泰,然后剪自己的。最痛苦是你要想一个导演要想怎么样。有些导演是知道我剪,就乱拍一气,反正我能剪得很好嘛。

 

林安儿

 

    有些素材好,或者说足够了,可能帮助你剪片,如果素材不够,怎么处理?我最开始剪片的时候也会埋怨,万一碰上拍得不是怎么好的,如果由这样的画面会好一点,如果由那样的处理会好一点。有次跟徐克在聊,他说这不代表你的能力,你是绿叶,如果你能够剪到它拍什么回来,你都能剪到好,这才真正发挥你的作用。当时年纪小,想不通,后来碰不同的导演,开始跟自己说,如果我不要求导演去重拍,怎么好好利用手头的东西,把它尽量发挥出来呢?现在很多小孩也在埋怨,不是我剪得不好,是素材不好,导演拍得不够,我觉得是缺乏了做人的基本思维:欣赏是很重要的,当你自己还没达到那个程度,老是去批评人家,你能做得比人好才去批评吧。哪怕你做得好,为什么不能带一些欣赏的眼光,去发掘一些你能利用的素材呢?

 

 

 

                            ——剪接同行——

 

【林安儿】

 

    我一直很欣赏孔劲蕾,瘦瘦的小女孩,一直剪地下电影,后来帮腾华涛剪电视剧,她蛮有想法。也包括张佳,协助徐静蕾剪了《杜拉拉》,可能还没独当一面,但他愿意学,只要你努力,就有希望。当然还有最好的朋友,杨红雨,她是很棒的剪接师,张扬、王小帅的剪接。做《赤壁》她也是其中一个。许宏宇本来是剪花絮的,剪预告片很好,预告片短也有一种说故事的方案,整个架构故事怎么说法,他帮陈可辛黄建新比较多。

 

    钟玮钊也很好,他剪刘伟强、李仁港,最近的《逆战》也是他。他其实出道很久了,我认识他的时候,他还是小孩,很叛逆,有自己的想法,只在晚上工作,到早上人不见了,其他老师傅就不习惯这种工作方法,他到哪里,都不要他,我是很随意的,只要你给我的东西准时准确就OK了,就叫他过来,也合作了一段时间。

 

    有的导演也是剪接师,好像谭家明,他很有想法的。张叔平是对画面有强烈的感应,他知道这场戏重点在哪里,好看在哪里,陈志伟帮他剪,陈是手,张叔平是脑袋,除了王家卫,他也帮孙周剪《周渔的火车》,他比较贵了,不是一般的那种,我在剪接上很佩服的。胡大为处理一场戏的节奏,哪怕是武打,跟我们都很不一样,如果是同行就能看出来他的剪接点厉害。

 

    很多剪接师有个毛病,不敢扔东西,什么都想留下来。三思而后行,下了这一刀就不后悔,扔掉的东西我就是不要,这个剪接的胸怀比真正的剪接技巧更重要。(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