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赤壁》(上):壮哉气势宏大,惜乎气质略乏

(2008-07-04 01:34:45)
标签:

杂谈

分类: 观影脚

 

《赤壁》确是迄今战争场面最壮观的华语古装大片,大得像古装版《大决战》。

 

看得出,吴宇森在努力还原中国古代冷兵器战争场面,回光阵、八卦阵,主将挥旗,马步骑射,攻防有序,加上人山人海几乎撑爆大银幕,有点意思。但吴宇森毕竟拍过英雄本色,三国又猛将如云,不玩点个人英雄主义怎么行?于是,赵子龙单骑救主,关云长一夫敌万,都是重头戏。后来的八卦阵,将夏侯渊孤军围在当中,之后就成了关张赵甘兴四员大将轮流出场玩个人秀,最猛的当然是张飞,不拿任何武器,全靠一身蛮力,不留神以为来了个橄榄球手。最奇怪的是关羽,每次出场都是步下耍大刀,二哥不是马上大将么?赵子龙单骑救主也够狠,敢把阿斗背在身后,《三国演义》都说怀揣幼主了,《赤壁》直接把孩子当挡箭牌了?回头想想,之前刘德华的《见龙卸甲》也犯同样的毛病,有关诸葛亮的描写也有类似,濮存昕版一出场就猛吃米饭,金城武版要去游说东吴,尤勇哥刘备马上端起一碗饭给他:此去东吴路途遥远,还是多吃些吧——由此来看,吴宇森还是很务实的,群众演员不是说:大片拍了那么多,《赤壁》盒饭顶不错么?

 

《赤壁》(上):壮哉气势宏大,惜乎气质略乏

 

《赤壁》人多打戏多,需要交代的剧情更多。不熟悉三国的观众,很容易把上部当连环画看,从杀孔融祭旗、长坂坡激战,到智激孙权、孙刘联盟,二三十个人物走马灯也似,周瑜孔明与曹操三江口大战前互相揣测、布置攻防也颇好看,总算热闹不闷。对白也还够口语,偶尔文言,我最喜欢刘备那句:“我打了一辈子败仗,这次输得还不是最惨的,”很好笑。赵薇那句“匹女有责”不觉好笑,只是认为她演得还是当年“还珠格格”的戏路,挺可爱的。

 

既然吴宇森不愿抛却鸽子的风格标签,《赤壁》不免渲染男性情谊。赵云救回阿斗,刘备的感激是一个拥抱(不是摔孩子),让人一下想到当年的狄龙和周润发,很温暖。周瑜与赵云乱战中背靠背共同对敌,怎能不让人记起《喋血双雄》?孔明与周瑜那份惺惺相惜的敌对“谈话”,是不是很像周润发和李修贤?对于一个港片迷,有这些其实就够了。

 

看《赤壁》,如果冲着视觉效果战争场面,那绝对没完没了、震撼超值。如果冲着剧力戏味,那绝对够紧凑,但不够情深意透。如果冲着是否忠于历史还是演义戏说,那只能说此片自成一路,既不是三国志也不是三国演义,完全是一段似是而非的历史故事,或者是吴宇森风格的那个时代的战争传奇。

 

关于《赤壁》,你可以不认同历史的改编;不认同剧情的肤浅;不认同细节的粗糙(为何动用那么多人,却很少有群众演员的个别近镜描写?为何几位猛将只一味屠杀兵丁小卒,没有真正对阵的敌手?),但你应该会认同,《赤壁》是一部真正的大片,一部在制作上可以真正抗衡好莱坞的大片。如果说还有不如,窃以为,输不在制作、视觉、剧情、表演,而是气质。

 

真正的战争大片,洋溢的那种气质,会让观者心潮澎湃热血沸腾。《赤壁》上部只能偶尔令我神为之夺,没有尽情荡气回肠——希望在第二集的高潮大结局会有,毕竟下部还没制作剪辑完成,吴宇森还有机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