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集结号》

(2007-11-26 01:40:59)
分类: 观影脚
  

 

无论在中国电影的市场化过程中,抑或类型化的开拓性方面,作为导演的冯小刚进行的尝试和起到的作用,都至关重要——从“顽主”式的贺岁喜剧,到考验人性的《手机》,再至动作奇片《天下无贼》,进而宫廷戏剧《夜宴》,又有最近即将上映的战争大片《集结号》,冯小刚的导演功力或许未必尽善尽美,但努力开拓的勇气却可嘉,尤其内地票房无一不大卖,最为难得。

 

刚看完《集结号》,感觉冯氏票房应该还会大卖。当然此片太多不如意,但都不是能影响市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集结号》中,我没看到冯小刚投机取巧的心理。老实说,拍这种电影真的需要一股激情支撑,否则连自己这关都过不去,又怎么会打动别人?别人不去说,起码我被打动了一点点,而且愿意为《集结号》可能遭人诟病的某些问题,做些简单解释。各位可等影片上映后,再来印证。

 

战争场面

 

《集结号》片长总共两个小时,战争场面占了前面近一个小时,摄制水平确实堪称国产战争片迄今之最。当然,如果你拿《拯救大兵雷恩》比,拿欧美最强的战争大片比,那就不公平了。你想啊,咱们本来起步就晚,偏偏中国影迷最优越,能看到全世界最好的各种类型电影,《集结号》战争场面再强,也要向韩国取经,找《太极旗飘扬》班底制作,至多跟人家打一平手,你想咱中国影迷能服么?所以说,在中国拍大片不容易,中国影迷嘴太刁了,总觉得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自己的厨子最差劲,看不到自己和自己比,其实已经在进步。

 

 

战争滥俗

 

现在荧屏上,军旅题材的电视剧很吃香,从《亮剑》到《士兵突击》,从将军到战士,中国的军人越来越有人味了,高大全的越来越少,“明明一个强人偏生一副熊样”的越来越多,集体主义或兄弟情,有了更新更真实的表达形式,从这方面看,《集结号》其实更适合改编成电视剧,如果也做成二十集,肯定不比《士兵突击》和《亮剑》差,因为这也是一个通俗的故事,通俗到冯导演拍“谷子地在刘团长墓碑前与吹号兵吵闹”一场,根本就是用了电视剧的煽情手法。但从另一方面说,《集结号》又必须拍成一部电影,只有大银幕才能表现那么惨烈真实的战争视效,只有电影才能让一个战争故事更精致更艺术(注:此定语只限内地,《兄弟连》那种不算在内,也不知咱们是缺那条件,还是缺那意识)。

 

战争反思

 

《集结号》并非主旋律,故事多少触及以往国产战争片不敢碰的雷区。讲述:“一个男秋菊要为死去的连队兄弟讨个说法:让我们当炮灰,认了,但要按烈士对待!”不过,整体还是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军人精神,可以有缺陷,可以油子,可以贫嘴,但那股劲要在,这是我们从《亮剑》和《集结号》中都可以看出来的,但上级的“大局”意识(用三四十人吸引主力敌军)、士兵想擅自撤退的想法(只想为连队留个种),却是很难在当代军旅主旋律电影中看到的,还好这种违禁的危险被谷子地的“死脑筋”找到平衡,令《集结号》既非主旋律,也不是反主流。当然,与国外经典战争大片,《集结号》确实缺乏深刻的战争反思,但在这个时代、国情、和国产战争大片的允许范围内,冯小刚做到这样,已经很难得了!

 

 

 

听我说了半天,相信大家对《集结号》是个什么样的电影,应该还是云里雾里。不如到时候去电影看吧,与当前国产战争电影相比,《集结号》绝对翘楚,而且它讲述的是一个中国化的故事,那个时代,那种精神,那类情怀,都已远去,我觉得咱们有必要借《集结号》重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