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者有心 听者会意?——歪谈港片台词的“话外之音”

(2006-01-26 00:35:23)
分类: 八卦掌

记得以前内地曾一度将电影称作“故事片”,并因此遭到某位香港导演“只有内地电影最缺乏故事性”的挖苦。实际上,虽然“故事片”这种提法难免偏颇,但从某种角度而言,却道出了“具备完整的故事情节”对一部电影的重要性——当然,某些追求意识流的艺术影片似应除外。

 

于是,无论演员的表情形体台词、服装道具布景、还有画面音响音乐等等怎样千幻万化、创新出奇,然而万变不离其宗,却都是围绕影片的情节发展、为体现故事的风格而服务的。尤其是电影台词(对白),考证严格者不仅要符合人物角色所处时代及身份地位,又要与心情性格相契合。这也是令观众能真正入戏的基础所在。而电影中的那些真情告白和正义严词更会令我等或为之遐思情动,或为之振奋激昂,进而反复品咂、沉醉不已……

 

不过电影看得多了,或许我们会发现这么个奇怪的现象:有一类电影台词,乍看上去,似乎游离于影片情节之外,显得莫名其妙;又可能与人物当时的身份心情毫不搭界,觉得不知所云;还有一些台词,尽管与故事情节、人物情境尚算合节合拍,实际上却另有所指……至于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则是影片编导为达到某种目进行“别具用心”的借题发挥之故。而这一点在香港电影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正所谓,说者有心,听者会意。谈到这些不同电影的编导们别具用心的“目的”,在笔者看来实在是各具特色,互有妙趣。各位若是不信,且看在下对香港电影台词的某些“话外之音”所做的一番归类总结及挖掘本意吧。或许观后您才发觉:原来真相如此简单!我早就知道,只是不屑一说罢了。如今反被你这无聊之人当做宝来献,哈哈,真是笑死人了。

 

 

(一)言志咏怀

 

(二)借古讽今

 

(三)八卦噱头

 

(四)调侃借用

 

(五)自我揶揄

 

(六)广告宣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