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香港电影新浪潮》和《台湾电影三十年》

(2006-01-17 02:11:10)
分类: 八卦掌
 
自从五年前断了做文学青年的念头之后,我就很少再看书,兴趣完全转向了观影看碟。
 
近来则手不释卷,细读了两本好书,与文学无关,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影响系列——石琪的《香港电影新浪潮》和宋子文的《台湾电影三十年》。
 
文隽说:“石琪几乎是香港硕果仅存、有固定专栏又愿意每日都笔耕的影评人,他给业内人的感觉是立场基本中肯,亦不会因为什么公司或什么人脉关系而影响他的观点,更重要的是,他几乎连试片都不去,每天都跑电影院看片而发表文章,江湖地位是日积月累而来。”
 
客观而言,石琪的文笔其实一般,文风几十年如一日,不仅缺乏变化,甚至算得上寒伧。但他的难得之处也正在于几十年如一日,逢片必评,而且观点独到,历久弥新。《香港电影新浪潮》一书辑录石琪二十多年来写的十几位导演的上百部港片影评。虽然都是单片评论,但一路纵深看来,却不难窥见徐克、许鞍华、方育平、谭家明、严浩等名家的作品风格、创作轨迹。今昔对照之下,自然让我辈影迷对那些当年曾领风气之先的香港电影人有更深刻的认识。
 
至于《台湾电影三十年》,读后大长见识。台湾电影史我不是很了解,李行、白景瑞、侯杨蔡等名家名作,大多只闻其名,始终没来得及或有兴趣欣赏。但这不到300页的书,却对台湾近30年来的电影史和名家名作介绍了个遍,资料很扎实,也颇有观点,不失为一本有价值的工具书。更难得的是,作者宋子文年纪轻轻居然能有如此渊博学识,令人钦佩。
 
其实,我对宋子文的钦佩,早在《台湾电影三十年》之前就已有之。我认识他,属于君子之交,领略过他的急公好义、热情张扬甚至略带偏激的个性。他于我是一面镜子,映出在下的心老与胆小。我们都有自己的梦想,但又有多少人能为之不计辛苦、义无反顾的努力去实现?正因如此,有妻有子、战战兢兢的我,如今除了在看星爷的《喜剧之王》时欷嘘几声外,就是欣慰地望着宋子文正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电影梦。我坚信,有朝一日他会成为一个让人瞩目的电影人。但请各位放心,如果宋子文搞出烂片,我一样不会嘴下留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