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推荐”入伍(4)
(2023-08-22 10:27:33)
标签:
历史文化 |
分类: 活着 |
比方说梅齁子(真名梅定方,只是寨子上无人呼其大名)的哥哥梅成方,他老婆几乎年年生娃儿,为此队里也很伤脑筋、可也拿他没办法。梅家每年都得补社(即一年工分不足以支付全家基本口粮,为此得每年向队里交钱),可他家小日子却过得十分滋润。你看他家缺钱吗?缺个鬼哟!
正由于多年推行的“人七劳三”的分配制度,促成了各生产队每年人口数量急剧增长的态势;并且相应地也造成了队里每年参与基本口粮分配的人口基数的不断膨胀。如此一来队里每年口粮的分配也一年比一年吃紧……
你想首先队里每年交的公粮数不可少;而公粮数是根据平均亩产确定的;而所谓的平均亩产又是公社根据某个典型样本抽样确定的,其产量一般高于本地区实际的平均地产。这种测算方法本身就让农民吃了亏;外加其根本不考虑农村人口日益增长的事实!照这样下去,一个生产队每年交公粮后剩余的粮食,还够本队一年的口粮分配吗?
任何人都知道,要增加粮食不外乎采取增加土地面积或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这两种方法。那年月农业科技不仅不发达、也不可能直接惠及广大基层农村。如此一来也就只剩下扩大耕地面积这一条路了。
而对于队干部和广大社员来说,新扩耕地面积若如实上报,势必带来公粮数额的增加,并不能直接惠及广大社员群众。因此对于各生产队来说,他们每年对待垦荒的态度十分复杂:说实在的不垦不行,垦多了实际也麻烦!
且不说土地总面积是个死数:你说这年复一年的、上哪儿找那么些个荒地给你垦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