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寿灵学猫步 博士话不停

(2013-03-27 08:35:52)
标签:

李恒昌

历史

成语故事

新编

文化

寿灵学猫步 博士话不停

 

李恒昌

 

 

      两千多年前的燕国,有一个叫寿凌的青年男子,身材修长,相貌堂堂,家里非常富有,属于那个时代的“富二代”。有一天,他无意中发现了时装表演,对一个酷毙了的模特格外崇拜,于是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个天下闻名的男模。

 

寿凌知道,自己虽然具备当男模的基本条件,但不会表演,要想成为真正的模特,必须接受正规培训。经过多方打听,寿凌得知,在赵国一个叫邯郸的地方,有一个著名的时尚学校,专门培养时装模特。他不顾家人的反对,背上行囊和钱袋,踏上了南去邯郸的求学之路。

 

邯郸是一个著名的都市,经济繁华,人口众多。走在大街上,寿凌发现即便这里的普通百姓,走路也有模有样,显得特别优雅。于是,他便不自觉地跟在人家后面,学人家走路的样子。在一个十字路口,他跟在一位美女身后,吓得人家拔腿就跑,弄得他很不好意思。

 

办理好培训手续后,寿凌很快便参加了正式培训,第一课学的是走台。他按照老师的要求练习,学得非常认真。无奈他的动作和姿势,非常不规范,加之他在邯郸大街上学了一些老百姓走路的姿势,一时有些不伦不类,以致有个同学说:走得不好不是你的错,故意出来吓人就是你的不对了。

 

老师看了他的动作和姿势说:“你这是走路,不是在走台。走路是生活,走台是艺术。走台的时候,一定要展现艺术气质和艺术色彩。”寿凌听了,仔细揣摩走台和走路的不同,随后练习的时候,总想走出艺术来,结果却适得其反。

 

第二天,老师说:“你这不是在走台,而是台在走你。走台的时候,一定不要想着脚下是台,而是想着下面是宽阔的大路,是一个展示自己的大舞台。”寿 凌听了老师的教诲,练习时不再总是想着脚下,而是放开了走,但是,依然不见有很好的结果。

 

第三天,老师针对他的动作,再次指出问题:“走台的关键是猫步。如果你不得要领,那就先去模仿猫吧。”于是,回到住处,他找了一只猫,模仿猫走路的样子练习。结果是越练越糟糕,因为,谁都知道,猫走路是趴着,而猫步必须站着。

 

就这样,寿凌学习走台一个星期,不仅猫步没学好,反而把自己原来的走路方式也忘记了。到了练习场地,他不敢走了,也不会走了。一起学习的人说他,他哪里是在走猫步,简直就是唐老鸭。这让他丧失了继续学习的信心和勇气。他心灰意冷,没想到当个时装模特居然这般不易。

 

那天晚上,他开始收拾铺盖,准备第二天走人,让当男模的所谓梦想见鬼去吧。早上醒来正要出门的时候,老师站在了门口。老师告诉他:学习,总要经历一个过程,你之所以没有学好,主要是心理上有太多压力,太在意别人的感受。我告诉你,从今以后,只要你记住我此前告诉你的话,然后再加一句,那么,你就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最后一句话是:走自己的猫步,让别人去说吧!

 

寿凌最终留了下来,并牢牢记住了老师的话。从此,他的功课有了长足的进步,很快成为培训班最优秀的学员。半年之后,他开始正式走上T台;三年之后,他成为无人不知的名模。后人考证得出一个结论,这个人,便是当代男模胡兵的先祖。

 

     从前有一个姓文的博士,擅长写文章,每每作文,扬扬洒洒,纵横千里,但又总是离题万里。但他总是自以为是,自负的可以,认为自己是五百年来文章第一家。不过,对于他的文章,众人都不欣赏,人们对他的最高评价是:浪费时间,浪费纸张,也浪费生命。

 

有一次,文博士上街买了一头驴子,按当时的规矩和习惯,买家要给卖家写一份契约。只见文博士铺开白纸,下笔千言,整整写了三大张和驴无关的废话。卖驴人等得不耐烦就催他快点,他忙说,不急,还没写到“驴”字呢。卖驴人说,其实,只要你写上哪年哪月哪日,我卖给你一头驴,多少钱就可以了。你写那么多废话干嘛?当时围观的人哄堂大笑,搞得文博士灰溜溜的。

 

多年之后,文博士有了一个儿子,取名文若洋。这文若洋先生继承了文博士的优点,天资聪慧,胸有诗书。与文博士不同的是,文若洋不仅擅长写文章,而且口才很好,擅长讲话。由于他能说会道,讲话很富感染力,颇得皇上赏识,因此连升三级,成为高级领导干部。

 

成为高干之后,文若洋先生更能讲了。不过,他从此不再亲自撰写讲话稿了,而是由秘书代写。每次秘书写完之后,都要请他过目,而他每次都问:“里面有‘举国上下’吗?只要有‘举国上下’这个词就可以了。”

 

到了开会时,文若洋先生拿着秘书提前撰写的稿子上台讲话,一开始他总是念稿,等念到“举国上下”时,他便把稿子放在一边,顺着“举国上下”的思路尽情发挥,一发而不可收拾:“举国上下,万众欢呼,一片欢腾,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

 

对于文若洋先生的讲话,一开始,人们感到很有气势,也很优美,但时间长了,难免给人老一套之嫌。因此,人们不免有些议论,称其为“举国上下”先生。话传到文若洋先生耳朵里,他认为这是对自己的极大侮辱,于是下决心改变讲话风格,从此不再讲“举国上下”。

 

后来,有一次开会,文若洋先生在大会上作报告,他亲自撰写讲稿,报告的题目是“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切实做好卖牛皮工作”。报告一开始,文若洋先生告诉大家,我今天总共讲三个问题,第一个是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卖牛皮工作的政治责任感;第二个是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全力以赴打好卖牛皮工作的攻坚战;第三个是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全面落实卖牛皮工作的领导责任。

 

文若洋先生介绍了自己的报告纲目后,顺着纲目往下讲。第一个问题里面又分三个要点,每个要点里面分三个环节。大题目套小标题,让听众如坠云雾。文若洋先生全然不顾与会者的想法,站在台上侃侃而谈,直到日上中天,第一个问题才讲了一半,与会者需要憋的难受,纷纷到场外解手。

 

眼看太阳西斜,与会者一个个饥肠辘辘,文若洋先生还在侃侃而谈,没有任何中止的意思,有的人实在坚持不住了,干脆离开会场,准备回家吃饭,等填饱肚子再回来听会。这时候,文若洋的妻子早已做好了饭等他回来,可是左等不来,右等不来,以为出了什么事情,于是站在家门瞭望,看到有人回家,便问:会议开得怎么样了?发生了什么?怎么还没散会啊?

 

那人告诉她说:回家等着去吧,你丈夫总共讲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的第三小点还没讲完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