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的致命错误
(2011-01-08 16:09:45)
标签:
李恒昌精彩历史故事人生意林韩信刘邦文化 |
韩信的致命错误
——200个精彩历史故事告诉你之035
李恒昌
韩信,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曾拜齐王、楚王、上大将军,后贬为淮阴侯。西汉开国时期,曾跟随高祖刘邦为夺取天下,立下赫赫战功,被后人誉为 “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韩信一生,留下诸多千古美谈,其中包括大量战术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等,不仅对军事学说做出杰出贡献,对丰富和发展汉语言也做出突出贡献。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堪称伟大或杰出的人物,结局却很残酷,被皇帝诛杀三族。对于他的死因,有人说是因为他没有及时认清汉高祖“狡兔死,走狗烹”的真实面目而及时隐退;也有人说是因为他与谋反事件发生纠葛最终导致身败名裂。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又都不是事情的全部。
分析韩信的一生,他最终的失败,除了客观因素之外,主观上看,与他本人犯了致命错误有关。他的致命错误,主要是瞧不起人,太自负,而且表现于外在,不知道隐藏和掩饰。从这个角度看,他只是一个军事家,根本不算真正的政治家或阴谋家。
韩信的瞧不起人,第一是瞧不起皇上,最集中的反映是高祖与他开展的那次看似无关紧要,又被后人津津乐道的关于带兵的谈话。
那天,高祖刘邦乐呵呵地问韩信:“我能统领多少士兵?”别以为这句话是高祖闲着没事聊天玩,其实是对韩信的一次考试。可是,天真的韩信十分不成熟地回答说:“陛下不过能领兵十万。”高祖又问:“我才能领十万,那你能领多少?”韩信说:“我嘛,越多越好啊。”高祖听了,当即将他一军:“既然你能带那么多士兵,为何只是我的下属?”韩信说:“您不善于统领士兵,但善于领导将军;我只善于统领士兵,不善于领导将军。而且您的能力和功绩,是上天授予的,不是来自自身。”
韩信这话,说得对不对?事情当然是这么个事情,道理的确是这么个道理。但话却绝对不能这么说。他这么说了,高祖听了,内心不高兴,后果很严重。因为,韩信这话,犯了两大错误。其一是,他的意思是虽然我领导将军的能力没你强,但我统领士兵的能力比你强。对于皇帝而言,天下不应该有任何人比他强,即便是在一个小小的方面。因为皇帝是万能的。
很多领导人,虽然字写得很臭,文章写得很垃圾,却乐于到处题字作诗,目的就是为了证明,我不仅能当皇帝,而且是万能的,在各方面都无出其右。韩信这样一讲,高祖当然不高兴了。更要命的是,韩信不仅不称赞皇帝伟大英明,居然说他获得天下是什么天意。这不是等于说皇帝本身不过是个草包或摆设么?实事求是地讲,韩信如此回答,不属于找事儿,而是找死。如此认知,被皇帝诛杀,是迟早的事情。
如果韩信当时真想继续得到高祖的重用,不被贬官或诛杀,应该如此回答:“皇上啊,我其实不会带兵,当年我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些战役的胜利,都是您伟大英明正确领导的结果。如果没有您的正确领导,我韩信一事无成。”试想一下,如果韩信如此为之,高祖还会把他当作头号威胁吗?
韩信瞧不起人,第二是瞧不起朋友和同行。被贬为淮阴侯之后,深知高祖畏惧他的才能,韩信常常装病不参加朝见或跟随出行。但对于这种生活,韩信并不心甘,而是闷闷不乐。他时常对于自己和周勃、灌婴等处在同等地位,拿一样的薪水感到羞耻。一次韩信去拜访樊哙,对方行跪着出来迎接,并说:“您肯光临臣下家门,真是我的荣耀。”韩信出门后,自己笑着说:“我这辈子居然同樊哙同列!”
韩信志向远大,不甘眼前的堕落,这没错,错在他不该表现出来。西班牙诗人洛尔加有言:“我的头低着,灵魂在飞翔。”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很可惜,对于这样的人生哲理,韩信不明白。所以,他只能表现为“飞鸟即便在大地上行走,也让人感觉它翅膀在身。”当然,这不全是韩信的过错,最主要的责任在于当时丑陋的社会!不知您以为然否!
2011年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