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童牧野小说 |
鬼魂阿锤如是说(之三)
——长篇小说《鬼魂阿锤》第24章暨《财神的宝库》第139章
——长篇小说《鬼魂阿锤》第24章暨《财神的宝库》第139章
童牧野
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那我,人之已死,其言更善啦。
回想生前,母亲也曾把我当成宝贝疙瘩。她生了长子童牧野之后,很希望我是个女孩。我幼年的一张照片,她就是把我打扮成女孩,在我的头顶上,扎了女孩的蝴蝶结。还在我的脸上,抹了胭脂。
当时笑盈盈的我,感觉到母亲怜爱的双手。
如果不是在中国,而是在泰国,也许她会把我培养成人妖。
那就惨了。我是典型丑男长相。扮成女人,还不把人吓死。如今的互联网上,有句刻薄的话,从人间流传到鬼蜮:“长得丑,不是你的错。出来吓人,就是你的不对了。”
所以每当我们这些鬼魂,准备出动吓人,就互相自嘲道:“今晚我们要出去‘不对、不对’。”
一再穿梭人间,再三回想生前,母亲也并非对我只批评、不表扬。
记得很小很小的时候,那时,我大哥童牧野也是个幼儿。我是比他更小的幼儿。在那没有电视台、也买不起收音机(家贫)、也没有什么其他好玩具的幼年枯燥岁月,百无聊赖。大哥突发奇想,要学大人去锄地。于是我俩,把母亲用完后搁在椅子上的民间乐器二胡,当作锄头,拿到屋外的菜地里,用二胡锄地。
没锄几下,就锄到了一个蚂蚁窝。上百只蚂蚁爬出来,爬上了大哥童牧野的双脚。
但我不记得大哥是否吓呆了、吓哭了。
如今我说起此事,大哥自己,居然完全不记得了。
然而我还记得,我记得我拼命大喊:“快来呀!哥哥被虫虫抬走啦!快来呀!哥哥被虫虫抬走啦!”
在屋里干家务的母亲,闻声冲了出来,脱下围裙,用围裙打跑、打死了众多蚂蚁。哥哥得救了。
母亲虽然心疼那把弄脏的二胡。何止是弄脏,二胡上的蛇皮,也被我们弄破了。
她再也不能用它拉出琴声了。然而她没有责备我们。而是逢人便赞美我们的想象力、创造性:“眼屎大的小孩,居然这么爱劳动,拿着二胡去锄地。呵呵。”
如今我在阴间,查阅母亲的功过档案。发现她也有过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功德。
那是在浙江的洞头岛,母亲拿着吊桶去水井打水。几十步之外的深水井,只有另一个小女孩在用吊桶打水。装满水的吊桶重,小女孩轻,小女孩使劲拉吊绳,吊桶卡住井壁的石缝,反把小女孩拖下了水井。
母亲当时看傻了:扑通一声,那小女孩双脚朝天,翻身坠入水井。
母亲急奔到井沿,不会游泳的她,大喊:“救命啦!有人掉井里啦!”
母亲在井沿,指手画脚地教井中的女孩:“双手划呀!划呀!不要沉下去啊!”
母亲又赶紧放下自己的吊桶,让井中的女孩抓住吊桶,以免下沉。使劲上拉井绳,却不够力气,拉不上来。
很快,那些听到呼喊声的岛民们来了。拿来了长竹竿,拿来了大箩筐,拿来了渔民用的粗缆绳。
七手八脚,把井中女孩及其攀附的吊桶拉上来时,吊桶的绳子断了,女孩一声尖叫又复落井中。
终于救上那孩子时,大家鼓掌欢笑了。
母亲为那事,兴奋了好几个月。每次聚众闲聊,看到那曾经落水的女孩走近,母亲就要大声嚷嚷:“瞧,这落水的孩子,就是我最先看见、我最先大喊、我最先拿吊桶救她,她才活了。没我,她可就死了。”
这样说过一次、两次、几十次之后,那落水女孩,再见到我母亲,便如见仇人,怒目而视。
我母亲再说什么落水、救人的话题,那女孩公然反驳:“不是你救了我,是别的很多人救了我。”
母亲气傻了:“啊呀!啊呀!你怎么这么没良心……”
母亲不知道,那件好事,每自夸一次,功德便会减去几分。自夸很多次后,功德便减为零,甚至减成负数。
母亲后来还说气话:“早知那女孩这么没良心,我就不喊救命,不放吊桶去救她,看她淹死算了。”
此话出口,她的其它功德,也在阴间的功过档案中,被抹去大半。
所以,母亲在阳间,还得受很多苦。
难道绝对不能自夸吗?也不。推销自己,拓展自己的人生之路,适度的自夸是可以的。但不能过度。
母亲当时为那事,若只自夸一次、两次,是不会被阴间扣太多的分的。然而她自夸了几十次,过量了。
很多人不明白雷锋这样的好人,为什么死得那么早。现在该明白了吧?
他每做一件好事,为战友缝补一双破袜啦,雨天搀扶一下陌生的大娘啦,都在公开展示的日记、心得体会上,在大会、小会上,自我宣扬几十次、上百次。他把他在军队中领取的一个月饼、一个苹果,都极其隆重地附上信函、赠送给敬老院、军医院,弄得上面很多领导人都知道,都号召:“向小雷同志学习。”
结果,小雷同志迅速地牺牲了。这样的学习,变得容易了。没有谁,学死而学不会的,迟早都不学自会。
当我对大哥童牧野说起此事,他默哀道:“看了这样的前车之鉴,今后,我做了好事,既想自夸,又不敢自夸,怎办是好?”
我笑道:“你别自夸,我来夸你,不就结啦?”
于是,大哥童牧野,连篇累牍地发表《鬼魂阿锤如是说》的系列篇章,比鬼魂阿锤我,还自觉、还负责哪。
他能把杀人不眨眼的厉鬼我,刻画得人见人喜。这种本领,本该股评家独具,结果早就不再是股评家的大哥,仍然没有丧失这种本领。比股评家更胜一筹的是,他能把血腥的恐怖事件,写成温馨的言情小说。
我想好好地学学。以便在人间,随便逮住一个粗笨的俗人,都能迅速地把他塑造成憨厚的圣人。
那我,人之已死,其言更善啦。
回想生前,母亲也曾把我当成宝贝疙瘩。她生了长子童牧野之后,很希望我是个女孩。我幼年的一张照片,她就是把我打扮成女孩,在我的头顶上,扎了女孩的蝴蝶结。还在我的脸上,抹了胭脂。
当时笑盈盈的我,感觉到母亲怜爱的双手。
如果不是在中国,而是在泰国,也许她会把我培养成人妖。
那就惨了。我是典型丑男长相。扮成女人,还不把人吓死。如今的互联网上,有句刻薄的话,从人间流传到鬼蜮:“长得丑,不是你的错。出来吓人,就是你的不对了。”
所以每当我们这些鬼魂,准备出动吓人,就互相自嘲道:“今晚我们要出去‘不对、不对’。”
一再穿梭人间,再三回想生前,母亲也并非对我只批评、不表扬。
记得很小很小的时候,那时,我大哥童牧野也是个幼儿。我是比他更小的幼儿。在那没有电视台、也买不起收音机(家贫)、也没有什么其他好玩具的幼年枯燥岁月,百无聊赖。大哥突发奇想,要学大人去锄地。于是我俩,把母亲用完后搁在椅子上的民间乐器二胡,当作锄头,拿到屋外的菜地里,用二胡锄地。
没锄几下,就锄到了一个蚂蚁窝。上百只蚂蚁爬出来,爬上了大哥童牧野的双脚。
但我不记得大哥是否吓呆了、吓哭了。
如今我说起此事,大哥自己,居然完全不记得了。
然而我还记得,我记得我拼命大喊:“快来呀!哥哥被虫虫抬走啦!快来呀!哥哥被虫虫抬走啦!”
在屋里干家务的母亲,闻声冲了出来,脱下围裙,用围裙打跑、打死了众多蚂蚁。哥哥得救了。
母亲虽然心疼那把弄脏的二胡。何止是弄脏,二胡上的蛇皮,也被我们弄破了。
她再也不能用它拉出琴声了。然而她没有责备我们。而是逢人便赞美我们的想象力、创造性:“眼屎大的小孩,居然这么爱劳动,拿着二胡去锄地。呵呵。”
如今我在阴间,查阅母亲的功过档案。发现她也有过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功德。
那是在浙江的洞头岛,母亲拿着吊桶去水井打水。几十步之外的深水井,只有另一个小女孩在用吊桶打水。装满水的吊桶重,小女孩轻,小女孩使劲拉吊绳,吊桶卡住井壁的石缝,反把小女孩拖下了水井。
母亲当时看傻了:扑通一声,那小女孩双脚朝天,翻身坠入水井。
母亲急奔到井沿,不会游泳的她,大喊:“救命啦!有人掉井里啦!”
母亲在井沿,指手画脚地教井中的女孩:“双手划呀!划呀!不要沉下去啊!”
母亲又赶紧放下自己的吊桶,让井中的女孩抓住吊桶,以免下沉。使劲上拉井绳,却不够力气,拉不上来。
很快,那些听到呼喊声的岛民们来了。拿来了长竹竿,拿来了大箩筐,拿来了渔民用的粗缆绳。
七手八脚,把井中女孩及其攀附的吊桶拉上来时,吊桶的绳子断了,女孩一声尖叫又复落井中。
终于救上那孩子时,大家鼓掌欢笑了。
母亲为那事,兴奋了好几个月。每次聚众闲聊,看到那曾经落水的女孩走近,母亲就要大声嚷嚷:“瞧,这落水的孩子,就是我最先看见、我最先大喊、我最先拿吊桶救她,她才活了。没我,她可就死了。”
这样说过一次、两次、几十次之后,那落水女孩,再见到我母亲,便如见仇人,怒目而视。
我母亲再说什么落水、救人的话题,那女孩公然反驳:“不是你救了我,是别的很多人救了我。”
母亲气傻了:“啊呀!啊呀!你怎么这么没良心……”
母亲不知道,那件好事,每自夸一次,功德便会减去几分。自夸很多次后,功德便减为零,甚至减成负数。
母亲后来还说气话:“早知那女孩这么没良心,我就不喊救命,不放吊桶去救她,看她淹死算了。”
此话出口,她的其它功德,也在阴间的功过档案中,被抹去大半。
所以,母亲在阳间,还得受很多苦。
难道绝对不能自夸吗?也不。推销自己,拓展自己的人生之路,适度的自夸是可以的。但不能过度。
母亲当时为那事,若只自夸一次、两次,是不会被阴间扣太多的分的。然而她自夸了几十次,过量了。
很多人不明白雷锋这样的好人,为什么死得那么早。现在该明白了吧?
他每做一件好事,为战友缝补一双破袜啦,雨天搀扶一下陌生的大娘啦,都在公开展示的日记、心得体会上,在大会、小会上,自我宣扬几十次、上百次。他把他在军队中领取的一个月饼、一个苹果,都极其隆重地附上信函、赠送给敬老院、军医院,弄得上面很多领导人都知道,都号召:“向小雷同志学习。”
结果,小雷同志迅速地牺牲了。这样的学习,变得容易了。没有谁,学死而学不会的,迟早都不学自会。
当我对大哥童牧野说起此事,他默哀道:“看了这样的前车之鉴,今后,我做了好事,既想自夸,又不敢自夸,怎办是好?”
我笑道:“你别自夸,我来夸你,不就结啦?”
于是,大哥童牧野,连篇累牍地发表《鬼魂阿锤如是说》的系列篇章,比鬼魂阿锤我,还自觉、还负责哪。
他能把杀人不眨眼的厉鬼我,刻画得人见人喜。这种本领,本该股评家独具,结果早就不再是股评家的大哥,仍然没有丧失这种本领。比股评家更胜一筹的是,他能把血腥的恐怖事件,写成温馨的言情小说。
我想好好地学学。以便在人间,随便逮住一个粗笨的俗人,都能迅速地把他塑造成憨厚的圣人。
word02472.139《鬼魂阿锤如是说(之三)——长篇小说〈鬼魂阿锤〉第24章暨〈财神的宝库〉第139章》童牧野作于2006年10月27日。发表在:《金融投资报》2006年10月28日3202期10页。《后现代派小说家童牧野》博客网页2006年10月30日《童牧野小说集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