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生活记录感悟随笔文艺杂谈 |

制片刘老师,策划人成刚,主持人樊登还有其他几个没有完全记住名字的人组成的这个栏目小组强有力,亲和力、创意和实施能力都具备。化妆的时候,除了给化妆师讲述小蚯蚓的笑话,然后就是和主持人再沟通。上场前有些忐忑,不知一会实录时会接到怎样的问题,因为曾经遇到完全不太着边际的“大问题”,看起来好像是一个好好的提问却离我个人或者我的专、职业相距甚远。
栏目在傍晚17:30开始录制,现场观众估计50人左右,年纪跨度从50后到80后,很有意思的民间搭配。我喜欢在既定的环境下听问题作回答或一些畅想式延伸探讨,抒发的欲望得到很好的发挥。没想到主持人临场提问恰到好处,还貌似非常专业很具有针对性。我想这就是优秀和平平的区别,访谈类主持要像一把小钩子,代表倾听的受众让被访问者谈出个人见解,满足观众“正中下怀”的渴望。不要催赶和烦躁,导致影响被访者的情绪从而阻隔一定的表达欲。正如,日常谈话,善于倾听很不容易。
节目在两个半小时后录制结束,现场一片热闹,非常顺利。大家头一次合作,如此协调实在难得。没想,曾经和其他栏目谈过的创想在这实现,接下来,请大家准时收看辽台“博客”,具体播出时间我会陆续发上来。这回的主题是:《乡村爱情人物之王小蒙》。
说实话,这趟飞沈很高兴,仿佛见了很多相见恨晚地朋友,虽说已有先遣部队前来北京拍摄,但不同地域团队的合作精神和风格还是不大相同。我带着稍许的倦意和马上看完的《十年一觉电影梦》回到北京,气温明显上升,可心里却惦记着还有机会飞沈,顽皮,工作,体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