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于80年代,那个年代物质是缺乏的。对于孩子的馋,对物质的需求,妈妈用她的聪明来解决,为我和弟弟在贫穷的年代丰富了记忆。
初春,随着春雨的拍打,柳树换上了新装,桃花笑红了脸颊。雨后水,枯木的树上,总是会冒出许许多多亮黑的木耳,妈妈将它们摘回家,用上自制的腊肉炖上一大锅。香味洒满了整个房子,也溢出了我和弟弟的心房。妈妈将大盆里仅有的几块腊肉总是挑出来分给我和弟弟,一边说着:“慢一点,烫,女孩子家的,慢一点。”我和弟弟总是相视一笑。那种幸福感是现在努力追求且很难达到的。再过一段时间,河水里的鱼儿苏醒了,跃上河面嬉笑打闹。妈妈将它们捕回来为我和弟弟打牙祭。新鲜的河水鱼配上妈妈自己的酸菜,炖上一大锅,那香味往往将和我弟弟诱的口水直流,常常等不及妈妈说开饭就要伸勺子去捞上一勺汤喝着先。妈妈总是笑着说:“两个馋鬼耶。”
夏夜,蛙声一片。一家人在屋门口乘凉,妈妈总是为我和弟弟摇着扇子为我们驱蚊。听着我和弟弟一声高过一声的歌唱,妈妈开心的笑了。印象中,妈妈没有和爸爸争吵过,哪怕再累再苦,好像她天生就是那么乐观一样。那个夏夜,爸爸在田间给稻田放水时被蛇咬了,看着爸爸高肿的脚背,我和弟弟吓的大哭起来,因为我们怕会失去爸爸。担心的看着妈妈,不知所措的时候,妈妈将和弟弟安顿好,自己一个人在夜里深一脚浅一脚的去请赤脚医生过来。夏夜里,妈妈的坚强,乐观,勇敢给我留下了一生难以忘怀的印象,也给了我正能量。
一直以为,妈妈的爱就是这么温温的。在十七岁那年的秋节,才让我明白,原来妈妈很爱很爱我,只是没有表达。十七岁那年的秋季,第一次离开家,坐上9个小时的火车去远方上学。妈妈帮我收拾行李,交待了一遍又一遍。上车要加的衣服放在这里,一个人在外要小心,学费绑在你外衣的后背里,到了后拆线拿出来,需要钱了写信回来…….我那会儿忽然觉得妈妈怎么突然这么罗嗦了呢?为了省下火车票,父母没有送我去远行的学校。我跟着同学和同学的家长一起,拎着包,自己排队买学生票。火车启动了,妈妈跟着火车跟了很远。她那红了的眼眶是我一生都忘不了的情景。原来妈妈是如此的爱我。
冬天,是和妈妈相处最愉快的时光。一年四季的忙碌,在冬天稍停了下来。妈妈将烤火的屋子烧上亮堂堂的柴火,一家人围着火光安静愉快的聊天。妈妈是闲不下来的,一边聊天时一边帮我和爸爸,弟弟做着布鞋,年年如此。每年过年时,我们都会穿上妈妈亲手做的布鞋。“最爱穿的鞋呀是妈妈纳的千层底呀……”第一次听到这歌词时我就一下子记住了,这么多年不曾忘。
“女孩子,不能因为男同学给你一支铅笔,一把小刀就觉得人家很好,做人不能贪小便宜。”“还小,多读书,这个时候不交男朋友的好一些,以后会遇到更多的人。”“现在开始你是个大人了,来好事不能喝凉水。”“拦不住你,要嫁那么远由你,他对好就行。”“儿呀,生孩子后身体很虚,你说话小点声。”………这就是妈妈,用她的宽大胸怀爱着我的妈妈;这就是妈妈,用她的朴实言传身教教我的妈妈;这就是妈妈,用她的乐观快乐感染着我的妈妈;这就是妈妈,我最深爱着的妈妈!
谨以此文献给80年代和我妈妈一样勤劳乐观的妈妈们!祝所有的妈妈及我自己母亲节快乐!
后记:其实,想写给妈妈的远远不止这么多,但爱的越深,越是不好描写。无法完全将妈妈的善良,乐观,勤劳描写出来。我怕,怕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够以写出妈妈的好;我怕,怕我的描写不能够描写出妈妈对孩子无私的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