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代石刻艺海之华珠——14

(2024-09-21 16:41:08)
标签:

科普

历史

文化

收藏

随笔

古代石刻艺海之华珠——14

《岣嵝碑》

《岣嵝碑》又称《峋嵝碑》《禹碑》禹王碑《夏禹碑》《神禹碑》《大禹功德碑》等,多叫禹王碑》,原碑南岳衡山,为巨大石刻,现仅存部分巨石,碑文不存

关于《岣嵝碑》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赵晔的《吴越春秋》,时间不晚于220年。而后历代都有记述,但地点叙述不清楚,四至、位置不明,并且没有实证拓片,以致误传。例如,西安碑林博物馆官网说,《岣嵝碑》是后人附会夏禹治水所刻,立于湖南衡山祝融峰岣嵝山。

直到南宋嘉定五年(1212),何致游南岳衡山,才找到石碑。然后,何致用纸拓摹《岣嵝碑》。过长沙时,又摹刻于岳麓书院后山巨石之上。在南宋王象之的《舆地记胜》记载何致拓、刻《岣嵝碑》之事后,未见报道南岳衡山《岣嵝碑》的历史文献。1225年之后,未见《岣嵝碑》的消息。

其实,古时,祝融峰、岣嵝峰都是南岳衡山的代称。《岣嵝碑》因其在衡山而得名,但并不在衡山的岣嵝峰,而在云密峰。因为地点不明,以致《岣嵝碑》匿迹不见。

上世纪八十年后期,在衡山县福田铺乡云峰村七组,即衡山云密峰重新发现《岣嵝碑》1997年,云峰村村民建房,将《岣嵝碑》劈掉半边。2007年,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摄制组报道此事,才引起重视。此后,湖南省文物局组织专家多次考察论证,确认这块巨石是《岣嵝碑》母本。但此碑毁坏严重,无法辨认字迹,已仅仅是一块巨石而已。

《岣嵝碑》原石被毁坏后,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的《禹王碑》就成为《岣嵝碑》的最古老翻刻。当年,何致拓了《岣嵝碑》之后,来到长沙,乃于岳麓山云麓峰左侧石壁(即岳麓书院后山)之上,摹刻《岣嵝碑》。该碑为摩崖石刻,184米、宽140米,刻碑文9行,满9字,未行5字,77个字,字径约16米,碑末何致题跋,见图。

何致摹刻《岣嵝碑》于岳麓山,世人始见《岣嵝碑》真面目,但流传未广。明代,潘镒任长沙太守时,他将岳麓山摩崖石刻传拓各地,自此岣嵝碑名闻于世。现在,全国多地有岣嵝碑,皆为岳麓山禹王碑》翻刻。

在湖南省境内南岳衡山,现两通岣嵝碑》即《禹王碑。一是摩崖石刻的禹王碑》,在紫盖峰与祝融峰之间的禹王城景区;二是新刻立禹王碑》,在云密峰的岣嵝碑》(《禹王碑》)遗址可能有第三道岣嵝碑》,也可能不存在,位于岣嵝峰的禹王殿景区

古代石刻艺海之华珠——14

    岳麓山名胜区禹王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