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者三友”之两种解读
(2024-05-18 11:48:21)
标签:
教育文化随笔语言文字 |
“益者三友”之两种解读
张珏成
相应地,译文为,“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善于和颜悦色骗人的人交朋友,与善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在这种解读中,一些词语的释义为:友,朋友;直,正直;谅,信实;便辟,惯于走邪道,诌媚逢迎;善柔,善于和颜悦色骗人;便侫,惯于花言巧语。
但是,从上文中。可以看出,惯于谄媚逢迎、善于和颜悦色骗人、惯于花言巧语这三者的意思相近,说成是三种损友,逻辑上、意思上都不尽合理。
如果从另外的角度考证词语的释义,则解读有所不同。
根据《辞海·语词分册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孔子言论中这些词语的释义也可为:友,有结交或交好的意思,后义可转为喜好,进而有培养的含义;直,可解释为坦诚;谅,意思是信实,即信用、诚信;便,音biàn,有熟悉的意思,可转义为习惯;辟,不诚实,便辟就是惯于不诚实;柔,意思是软弱,转义为不坚定,善柔即善变;侫,花言巧语、诌媚逢迎,便侫就是惯于花言巧语、诌媚逢迎。
于是,孔子这段言论可解读为,“有三种朋友有益于(品德),有三种朋友有害于(品德)。与坦诚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有益于(自己的品德);与惯于不诚实的人交朋友,与善变的人交朋友,与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有害于(自己的品德)。”
如果将“友”解释为喜好,或者培养,则孔子这段言论又可解读为,“有三种品行有益于(自己的品德),有三种品行有害于(自己的品德)。培养坦诚、诚信、博闻广见,有益于(自己的品德);养成不诚实、不坚定、花言巧语的习惯,有害于(自己的品德)。”将“友”解释为喜好,适用于第一句;将“友”解释为培养,适用于第二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