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物理学评论(一)
(2024-05-02 11:07:40)
标签:
文化教育科普 |
粒子物理学评论(一)
——定义
张珏成
研究构成物质的粒子的结构、组成、性质,以及具有高能量的粒子的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及其规律的物理学分支,称为粒子物理学、高能物理学,或简称粒子物理、高能物理。
放射性的发现,标志着粒子物理学的开始。
在粒子物理学领域,粒子是比原子更小的物质,所处层次是比原子更深的微观世界。
通过化学研究,人类认识到物质存在微细的结构。
科学上,将能够独立存在、相对稳定并保持某种物质物理化学特性的最小单元称为分子。因为存在化学分解和化合,所以,一定有比分子更小的物质粒子。科学上,将化学反应不可再分的最小物质单元称为原子,并认为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通过一定的作用力,以一定的次序和排列方式结合成分子。人类最早认识到的物质粒子就是分子、原子,但是,它们都不是粒子物理学所研究的粒子。
1808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单位”的观点。1811年,意大利化学家阿伏伽德罗于提出分子概念。经过完善,他们的观点成为科学的两个基本概念。
古希腊“原子论”中出现了“原子”词语,与古希腊“元素论”有密切联系。但是,道尔顿所说的“原子”和今天的原子概念有所不同,古希腊“原子论”的“原子”与今天原子概念的差距更大。从化学反应角度,道尔顿所说的“原子”和今天的原子概念相同;但在定量分子组成上,道尔顿借鉴古希腊“元素”含义,“原子”包括了表示参与化学变化的组分类别,但不能反映分子组成中原子的数量,不同于现在的原子概念。
现在,把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原子的类别名称叫做化学元素,有时简称为元素。
粒子研究和射线研究的关系密不可分。
射线概念来源于光,包括可见光和不可见光。在粒子物理学中,推广了射线这个概念,延伸应用到粒子流或粒子束,比如 a 射线、b 射线。粒子、射线的发现和研究,推进了粒子物理学发展。发现电子这个事实,表明了原子可以继续分解,成为粒子物理学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