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孔见欣喜
孔见欣喜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991
  • 关注人气:1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语词语“科学”之辨义

(2024-04-13 23:20:05)
标签:

教育

文化

语言文字

汉语词语“科学”之辨义

 

张珏成

 

 

互联网上流传着一些谈论中国人对科学存在误解的言论和文章,如吴国盛教授的《中国人对科学有三大误解》(载20188月《发现》杂志)。

在中国,或许存在对科学有误解的现象。我赞同这个判断,但我还认为,需要严格论证之后,才能得出结论。我以为,吴国盛的说法有道理,但论据还不够充分,论证还不够严密,而且,并没有得到公认,因此只能看作是一家之言。

我以为,对科学有误解这种现象,也和汉语中“科学”词语的释义不够确切、有些杂乱有关,因为“科学”、是从外来语翻译过来的,释义上难免不能通达。

试举百度网中百度百科、百度汉语两个栏目的解释以及两种辞书的释义来说明。

“百度汉语——科学”词条和《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12月第1版,19967月修订第3版。下同)对“科学”的解释说,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

“百度百科——科学”词条对“科学”的解释比较杂乱,主要有如下说法:“科学是一个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知识系统,是已经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引用《现代汉语词典》(作者注:版本信息不详)的解释,“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引用《哲学辞典》(余源培等编著,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1月第1版)的解释,“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社会意识形式之一。按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以及总括和贯穿于三个领域的哲学和数学。”

《辞海·语词分册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2月第1版。下同)中,没有对词语科学”的解释。

上述解释中,共同之处有,“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科学”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或者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上述解释的不同之处为,《哲学辞典》指出,“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百度百科——科学”词条对“科学”有限定,要求科学具有两个特点: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的基础上,具有“对客观事物进行预测”的功效。“百度汉语——科学”词条和《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中,对“科学”做了“分科”的说明。

引入“社会意识形态”概念。

百度汉语——意识形态”词条对“意识形态”的解释为,“哲学名词。即社会意识形态,也称观念形态。指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对于世界和社会的系统的看法和见解,包括政治、法律、艺术、宗教、哲学、道德等思想观点。”

百度百科——社会意识形态”词条的解释为,“社会意识是社会精神生活现象的总和,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社会意识形态是指社会意识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和表述形式。”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对“社会意识”的释义为,“指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哲学、宗教等观点。”对“意识形态”的释义为,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人对于世界和社会的有系统的看法和见解,哲学、政治、艺术、宗教、道德等是它的具体表现。”

《辞海·语词分册缩印本》中,“意识”的释义为,“哲学上指人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但没有“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的释义。

由上面关于“社会意识形态”词语的释义可见,“社会意识形态”就是“社会意识”的形态,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人对于世界和社会的有系统的看法和见解”的表现形式。

“科学”符合“社会意识形态”的内涵,因此,“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

“科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一种知识体系,从定义、释义角度,并不需要做“分科”的限定或者说明。考虑到“‘科学’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和“‘科学’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两种说法的实质相同,因此,我以为,比较贴切的“科学”词语的释义应为,“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如果更严格地限定“科学”,可以指出,“科学”具有可检验性、可重复性、可预测性等特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