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语词语“信仰”之辨义

(2024-04-11 23:51:49)
标签:

教育

文化

语言文字

汉语词语“信仰”之辨义

 

张珏成

 

 

据互联网上的消息,人们对“中国人有没有信仰”这个问题,没有共识。网上也有很多关于这个问题的文章,对这个问题发表看法和议论。

我以为,虽然“信仰”一词被人们经常使用,其结果大致也没有歧义、误解,但似乎并没有极为严格的定义或释义。在某些情况或场合下,没有严谨的定义或释义,可能会造成混乱。上述问题说明,对问题的讨论没有共同的概念基础。

试举百度网中百度百科、百度汉语两个栏目的解释以及两种辞书的释义来说明。

百度汉语——信仰词条解释说,“对某种宗教或主张极度相信、崇拜而奉为言行的准则”。

“百度百科——信仰”词条对“信仰”有两种解释,某人自发对某种思想或宗教或追求的信奉敬仰。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其相信和尊敬。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12月第1版,19967月修订第3版。下同)对“信仰”的释义为,“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

《辞海·语词分册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2月第1版。下同)对“信仰”的释义为,“对某种宗教或主义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行动的准则。”

上述解释的共同点在于:“信仰”之含义包括相信,这里做动词使用。尊重,这里做动词使用。百度汉语词条的解释中,“崇拜”有尊重的意思。百度百科词条的解释中,“信奉敬仰”也是相信和尊重的意思。而更为严谨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辞海·语词分册缩印本》“信仰”之含义还包括“以之为行动的准则”,《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说法实际与此类同,百度汉语词条的解释也有同样的意思。

上述解释的不同之处在于:“信仰”对象的范围有差异。百度汉语词条的解释中,为“宗教”、“主张”;百度百科词条的解释中,为“思想”、“宗教”、“追求”;百度百科词条的解释《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的释义中,为“某人”、“主张”、“主义”、“宗教”;《辞海·语词分册缩印本》的释义中,只有“主义”和“宗教”。

百度百科词条的解释中,居然还有“某人自发”这种行文,对“信仰”主体加以说明和限定,显得极其不可思议。考虑到百度百科词条并非正式的、规范的辞书,可以忽略这个谬说。

我以为,既然“信仰”可以作为行动的准则”、行动的榜样或指南”,那么,“某人”、“追求”两者似乎无此效用;“某人”的思想也许可以作为行动的准则”,但也是一种“思想”;或许某种“主张”可作为行动的准则”,但一般来说,作为行动的准则”的“主张”也属于“思想”范围。因此,“信仰”的对象应该是“思想”、“主义”和“宗教”。

似乎这样释义“信仰”更为妥当,“对某种宗教、主义、思想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行动准则。”

但是,且慢。

因为行文至此,尚未探讨“主张”、“思想”、“主义”和“宗教”的含义。

百度汉语——主张”词条对“主张”的解释为,“对事物持有的某种见解。”

百度百科——主张”词条的引证释义有7条之多,唯有开头所述与本文相关,为提倡,扶持;对某种行动提出见解;筹办。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中,“主张”的释义有2条:对于如何行动持有某种见解。对于如何行动所持有的某种见解。

《辞海·语词分册缩印本》中,“主张”的释义也有2条:对于事物所持的见解。犹主宰。

综上,与“信仰”有关的“主张”应该是“见解”,确实属于“思想”范围。

百度汉语——思想”词条对“思想”的解释为,“通过思维活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的客观存在所产生的结果。”

百度百科——思想”词条的解释为,“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或形成的观点及观念体系。”

《辞海·语词分册缩印本》中,“思想”释义有3条,思考;思虑。想念;思念。哲学名词,亦称“观念”。即理性认识。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中,“思想”释义也有3条,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念头;想法。思量。

综上,与“信仰”有关的“思想”应该是“意识中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思维活动产生的结果”。我以为“思想”形成某种“观点及观念体系”,这个限定的要求过高。

百度汉语——主义”词条和《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对“主义”的解释有3条:(名)对客观世界、社会生活以及学术问题等所持有的系统的理论和主张。思想作风。一定的社会制度;政治经济体系。

百度百科——主义”词条在开头说,“主义,是汉语古典词,本义谓谨守道义、主张等,近代对译英语的principle、~ism doctrine,转指某种理念或思想体系及信念,也指为实现一定目标而采取的特定方式或方法。

《辞海·语词分册缩印本》中,没有对词语“主义”的解释。

综上,与“信仰”有关的“主义”应该是“对客观世界、社会生活以及学术问题等所持有的系统的理论和主张”,这里面包括“为实现一定目标而采取的特定方式或方法”。或者,“主义”也可以是“一定的社会制度,或者政治经济体系我以为,前者就是形成体系的“观点及观念”,也就是某种“思想”体系。后者,如果是现实的社会制度或者政治经济体系,可以看作是某种“思想”体系的现实化;如果是尚未实现的社会制度或者政治经济体系,那么它可以看作是某种“思想”体系。

因此,“主义”的范畴远大于“思想”,两个概念不完全重合。有时候,“思想”也是“主义”,如“共产主义思想”就是“共产主义”;有时候,“思想”和“主义”无关,如大公无私的“思想”和任何“主义”都无关。在特定情况下,“思想”从属于“主义”,例如“毛泽东思想”就属于“马克思主义”,前者是后者的一个部分。

百度汉语——宗教”词条和《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对“宗教”的解释为,“(名)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虚幻的反映,要求人们信仰上帝、神道、精灵、因果报应等,把希望寄托于所谓天国或来世。”

百度百科——宗教”词条的解释为,“宗教,属于社会特殊意识形态。”“19世纪中后期,时人引用日本译法,将英语中的religion一词译作‘宗教’,泛指人类社会中一切宗教现象,现代意义上的‘宗教’一词自此正式进入汉语言体系,成为习语,一直沿用。”

《辞海·语词分册缩印本》中,没有对词语“宗教”的解释。

综上,抛开限定性说明,简短地说,“宗教”就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但是,这又引进一个新的概念“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百度汉语——意识形态”词条对“意识形态”的解释为,“哲学名词。即社会意识形态,也称观念形态。指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对于世界和社会的系统的看法和见解,包括政治、法律、艺术、宗教、哲学、道德等思想观点。”

百度百科——社会意识形态”词条的解释为,“社会意识是社会精神生活现象的总和,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社会意识形态是指社会意识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和表述形式。”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对“社会意识”的释义为,“指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哲学、宗教等观点。”对“意识形态”的释义为,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人对于世界和社会的有系统的看法和见解,哲学、政治、艺术、宗教、道德等是它的具体表现。”

《辞海·语词分册缩印本》中,“意识”的释义为,“哲学上指人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

《辞海·语词分册缩印本》中,没有对词语“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的释义。

由此可见,“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也就是说,“宗教”是一种“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对于世界和社会的有系统的看法和见解”,即一种有系统的思想或思想体系,不过“宗教”是与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哲学等有区别的思想体系

讨论到此,可以对“信仰”这一词语给出确切的释义。

“信仰”就是对某种主义或思想体系思想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行动准则。

考虑到某些思想”虽然让某些人极度信服和尊重,但这些思想”没有作为行动准则的效力。因此,不能作为行动准则的思想”,也就不能作为“信仰”。

如果强调“信仰”的特定性,可以前面加定语,如政治信仰、宗教信仰等。

按照这里给出的“信仰”一词的释义,对“中国人有没有信仰”问题进行回答,我的答案是,中国人有宗教信仰,大多数中国人的宗教信仰是“无神论”;中国人有政治信仰,占社会主流的政治信仰是马克思主义。

作为汉语词语,“信仰”一词由“信”和“仰”两字构成。这里将“信”和“仰”两字的字义解释权当貂续,作为结束语。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中,“信”的释义有“相信;信奉”;“仰”的释义有“敬慕;依靠、依赖”。《辞海·语词分册缩印本》中,“信”的释义为“信奉”;“仰”的释义有“敬慕;依靠”。《现代汉语规范字典》(李行健主编,北京:语文出版社,19981月第1版)中,“信”的释义为“相信”;“仰”的释义有“敬慕;依仗”。《新华字典(1987年重排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12月第6版)中,“信”的释义为“信任,转义为信仰、崇奉”;“仰”的释义“敬慕;依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