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到一则新闻,说某著名雕塑家为刚刚夺牌的体育明星塑像,心里头笑了一声,这雕塑家跟新闻跟得还真紧。
这人我比较熟悉,几年前曾经到位于公园里的以他名字命名的艺术馆里采访过他。该艺术馆其实就是位于公园湖畔的一座中等规模的二层别墅,馆长就是该雕塑家,别墅中庭是一个上下两层的环形作品展示厅,雕塑家的人物作品环列其中,多为外国来访的政要头像。前几年的报纸上经常有该雕塑家为某某来访政要现场画像的新闻,然后外交部作为珍贵礼品赠送给对方,所有外国大人物都交口称赞这幅刚刚生产出来的带有自己头像的素描,说它是举世无双的艺术珍品。这似乎是前几年外交活动中的一个固定的花絮,这两年没怎么看到了。
当时该雕塑家陪着我观赏这些艺术作品,好几次一边讲解一边直视我的眼睛,似乎很期待我能说点什么。我是个艺术盲,看着这些似乎千篇一律的素描,嘴角试着动了好几次,都没发出除了嗯嗯啊啊之外的其他音节。中午该雕塑家在艺术馆自设的私人小厨房里请我吃饭,小小的餐厅布置成竹林茅舍的样子,有专门的厨师和服务员为我们两个服务。当时我就感慨万千,不知这艺术馆是个什么来历,政府有没有投资,厨师和服务员算不算事业单位编制,但这么一个湖光山色的所在,这么一大片房子,这么精致的私家厨房和小餐厅,要是用真金白银来购买,用作纯粹的私人住宅,那得花多少银子?看来这位雕塑家的确成功,成功到了公私合一、住作一统而游刃有余的地步。
当时感慨完了也就忘记了,人家继续享受着来华访问的外国政要的交口称赞,我则继续靠所谓的新闻混口饭吃。偶然看到今天这则新闻,马上就想到了那座华美的别墅和别墅里精致的小餐厅,看来与时倶进之风已经刮进了那幢湖畔艺术馆,外交活动中的花絮改样儿了,外国政要的素描画得少了,这都没有关系,紧跟新闻热点改捏刚刚夺牌的体育名星的小像儿,这也是不错的艺术花絮,也能够吸引媒体做些长长短短的报道。换句话说,做个与时俱进的泥人张,也能继续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并继续吃住在那幢拥有私家小餐厅的艺术馆里。
前一篇:为三周年特刊拽上几句
后一篇:机关里的拿摩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