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赵院长可有话说?保存一下,推荐一下

(2005-12-28 00:07:46)
“人大新闻学院”索性更名得了
.htm [复制] [超文本复制] 返回《记者的家》 关闭窗口
http://files.xici.net/_img/board/doc0.gif 力行近乎仁 发表于:2005-12-25 22:14:43

                 

刚刚卸任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旋即出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初闻这一消息,心中别扭。
   
赵启正先生掌管国务院新闻办多年,被誉为“中国政府公关总领”。由“政府公关总领”而“新闻学院院长”,这之间的角色转换颇有几分吊诡。
   
现代政治理论告诉我们,政府本质上不过是一个社团法人,是由全体自然人的集合——人民一致同意成立的,成立的唯一目的是委托它管理公共事务。然而,政府既已成立,就存在着天然的花别人的钱的冲动、黩人民的权的冲动、偷自己的懒的冲动。总之,只要失去监督,损害委托人的利益是政府的第一本能。这里,公民只能把政府设想成跟我们每个人一样,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欲望有私心的“经济人”,你一不小心它就要干坏事,监督的机制之一就是新闻媒体的独立运作。
   
新闻应是一种力量,在立法、司法、行政之外的第四种力量。它的力量在于“公诸于众”,将真相公诸于众,将众议公诸于众,将一切公共权力的运行置于阳光之下。
   
此时,政府与媒体正处于力的对峙的两极。
   
既为了满足公民的知情欲望,同时制造一种向委托人负责、让委托人放心的气氛,政府需要时时把自己制作成时时刻刻恪尽职守的样子。制作的手法可以是电视讲话、微服私访、接受质询、发表白皮书蓝皮书等等,最直截了当的方法就是召开新闻发布会。
   
在会上,新闻发言人或政府官员主要职责是表明政府立场,说明政府苦衷,既要披露一些真相赢得信任,又要掩饰些什么引导一下舆论。这是政府公关的铁律,只要是一个政府,必按此律行事。这本无所谓对错,就像“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只是,既然新闻发言人或政府官员的话既可信又不可信,新闻记者的职责就是代表公众在会上用自己的头脑质疑它或深化它,在会后用自己的采访证实它或证伪它。
   
所以,政府的新闻办公室与新闻媒体,新闻发言人与记者,恰处于对峙的两极。这既非恩怨,也不是敌对,更不应是暴力,这仅是不同社会职业应有的社会职能不同。只有他们一直保持对峙状态,社会才能保持良性运转。他们如果合谋,公民必被屏蔽于真相之外,那就大事不好啦。
   
如此看来,赵启正先生从中国政府公关总领岗位上卸任伊始,即前往中国人民大学就任新闻学院院长,这合适吗?就像使惯了盾的高手一下子要教人耍长矛,总让人觉得逻辑上有些障碍。

不过,我又想,也许世人未知,赵先生身怀两套绝活,放下政府公关那一套功夫,他即有能力培养出一批追寻真相义无返顾的新闻记者,和软硬不吃、唯民众马首是瞻的新闻编辑,所以人大才邀他执掌新闻学院,我根本就是无知因而多虑。想到此,心情舒畅。

然而,读赵启正先生此后的答媒体问,我心里刚刚落地的石头又提了起来。

《新京报》问赵先生上任之后会促使人大新闻学院朝着什么方向转变?

赵先生答:“我会在新闻学院里有意识地培养新闻官”,“培养新闻官是当务之急。有一类是政府的新闻发言人,还有一类是企业、非政府组织的公共关系负责人”。

看来,赵先生到新闻学院做院长,不但志在克隆更多原先他自己的角色,为类似“经济人”的政府处理危机,而且要为真正的“经济人”——企业培训公关高手。

对于后者,赵先生似乎很替人家着急:

“大的企业、医院、学校、非政府组织等也有向社会表达自己的必要性,甚至是迫切性。平时要表达自己的工作进展,工厂要表达新的产品,上市公司要表达业绩。”

但是,拜托,有没有搞错?新闻学院不是公关学院,媒体应该是公关公司的工作敌手或收买对象,记者的职责不同于CEO手下的马崽或“小蜜”。赵先生的学院一锅烩得过来吗?

无怪乎《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也纳闷了:

“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新闻官与报刊的记者编辑,他们所追求的新闻价值是否完全一致?学院如何同时培养这两种类型的新闻人?”

赵先生回答:

“二者并不矛盾,都是为人民服务。都不能用不负责的新闻、错误的评议去干扰人们的思想。”

天哪,现在的中国,哪个组织、哪个单位、哪个企业、哪个个人不认为自己是在“为人民服务”?赵先生希望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新闻官不要糊弄人,这可能吗?

最近松花江被污染,先是吉化公司撒谎,后是哈市政府蒙人,记者此间则集体失语。

此前,有小工厂为推销其子虚乌有的纳米焊接技术聘请清华大学退休教授当其顾问,更多大公司重金聘请经济学家为其公司行为作学术论证,都可谓企业公关杰作,是记者才揭穿了真相。

谁都知道,企业利益与公众权益发生矛盾时,企业新闻官首先是要维护企业形象;政府行为遭到公民质疑时,政府新闻官首先要说政府也很辛苦。赵先生的学生作为新闻官,在工作时心里还要想着公众,还担心误导舆论,那一定不堪公关重任,在企业是要被解聘的,在政府是要坐冷板凳的。这是企业的权利和政府的权力。新闻官立场公允恰是失职。有谁允许自己雇的公关胳膊肘往外拐?

那么,赵先生的新闻学院能够培养出致力于揭示真相的记者吗?

对不起,赵先生首先就有几分不屑。他认为,“培养新闻官是当务之急”。但人们更多看到的却是,新闻记者没有勇气揭出真相,没有能力揭出真相,揭出真相的新闻稿件不被允许刊播出来。人们可以期待赵先生的新闻学院在培养政府新闻官员、企业公关经理之余,也为改善中国新闻生态尽绵薄之力吗?

赵先生告诉我们的全部信息是,他会鼓励记者“无论遇到怎样重量级的采访对象应该上去争抢,不要担心别人的看法或是在意其助手的干扰”;他会训练记者“怎样和人交流,通过各种方式去挖掘采访对象的深层思想”;他会要求记者“参加一个新闻发布会,用两天时间准备”。

你发现没有,上述种种全是一位新闻官视界的记者训练ABC。这还不算赵先生答媒体问时说的两句不止有“自恋”嫌疑的“谬论”:“新闻官掌握着新闻的源头,新闻记者只是起到新闻与民众的连接作用”,“伊拉克战争中,一个新闻官的力量相当于几个师的实力。”

在当代中国,一位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没有维护宪法赋予公民言论、出版自由权利的责任感,未曾想到从建设民主政治的角度去创新新闻体制、培养新闻记者,对民众加强新闻舆论监督的殷殷期盼无动于衷,这位院长在知识构成方面是有所欠缺的,在道德良知方面是较为冷血的。

终于,赵启正先生正式上任,但人们在他的就职致辞中仍然没有发现更为优秀的新闻理念和更为系统的施政纲领。

至此,人们可以大致准确地想象赵院长的新闻学院会具有怎样一种品格。用网上一位朋友的话说,“如果大家愿意做新闻官,以后报人大新闻学院应该没有错”。

复旦新闻学院,人大新闻学院,中国新闻学仅有的两所最高学府,其中一所要更名为“新闻官学院”了。呜呼。复旦,就靠你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27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