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婷婷:高三老师十个月出版三本畅销书,自由平等不拘一格学生很喜欢
(2012-11-05 19:41:38)
标签:
史金霞不拘一格教语文重建师生关系教育 |
分类: 教语文,说语文:说是为了生活 |
扬子晚报记者 于婷婷
“一个教师是否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教师,首先取决于他的学生观。”这是史金霞《重建师生关系》自序中的篇首语。《重建师生关系》是史金霞今年出版的第三本书,短短十个
月,史金霞的三本著作已相继问世。史金霞是苏州星海实验中学一名普通的高三语文老师,她的不拘一格的教法,她的自由平等的观念,让她走进青春期学生们的心中,学生们俏皮的称她“霞姐”。
作家史金霞
十个月出版三本畅销书实为厚积薄发,第四本书已酝酿成型
昨日晚间记者如约见到史金霞,如她在电话中的轻声慢语一样,史金霞给人平和安静之感。说起十个月洋洋洒洒数十万言,史金霞告诉记者,三本书的材料和案例其实早已了然于心,主要是对资料进行系统的后期整理。从1993年执教伊始,史金霞已经迎来教师生涯的第二十个年头。这期间,史金霞从老家河北“转战”江南,2010年来到苏州市星海实验中学,现任该校高中部语文教研组长。
年初,史金霞出版语文教学专著《不拘一格教语文》,此书一经问世就博得一片喝彩,好评如潮。网友蝶羽这样评价道:“如灯般照亮我们的行程,温暖着我们的人生。”“家父七十有六,近日读史老师的书几近废寝忘食,边读边赞,他说通过这本书看到了希望。”“这本书其实不止是‘如何教语文’的书,更多是思想者实现自己理想的心路历程,让我们知道我们该如何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在各大书评网站上,《不拘一格教语文》引来无数读者共鸣。
九月,史金霞的第二本书《为生命松绑——一个高考作文满分学生的阅读笔记》出版,她告诉记者,这本书是与人合著,她为厦门一个高考满分作文学生的阅读笔记写作点评。利用暑假时间,她边读边写,耗时不到半个月。
十月,《重建师生关系》相继出版,该书一直大卖,当当网上连续五次断货。“《不拘一格教语文》和《重建师生关系》算是姊妹篇,前者是我回头看二十年的语文教学,后者是我回顾二十年的教育(删掉语文)。”史金霞介绍,她的第四本书现已酝酿成型,该书收录了女儿蒋筱寒从七岁到十四岁七年间的诗歌和随笔。她说,这本书其实是女儿蒋筱寒的作品,是孩子的成长史,她只是略加评点。
语文教师史金霞
阅读、写作、诗歌、电影,史金霞的语文课不拘一格,她要求学生常写随笔
史金霞的语文课形式多样,课型灵活。她会向学生推荐书目,读后讨论,也会带着学生课上观影,演绎诗歌。最近,史金霞正带着学生观看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尽管已有部分同学看过此片,但史老师说《肖申克的救赎》是经典影片,百看不厌,每看一遍都会有不同的体悟,而每个人的观影感受也各不相同,她说每个学生都看得非常投入。《辛德勒名单》、《鬼子来了》、《入殓师》……这些都被史老师纳入其电影课程。
除课堂观影外,史金霞还会向学生推荐书目,学生读罢可以畅所欲言。史金霞向记者展示带回家中批改的学生随笔,学生的文章篇篇都一抒心中块垒,有些随笔写了五六千字,完全超过高中生作文的字数标准。“这样的作文是不含任何功利色彩的,学生讲的都是心里话,必须一吐为快的话。”史金霞批改学生作文特别认真,她坦言,与其说站在老师的角度批改学生作文,不如说是站在朋友的角度切磋交流观点,史金霞认为老师最为难能可贵的品质是和学生保持平等的对话姿态。
史金霞给学生布置的常规作业就是随笔,她认为每个人的成长只有一次,不可逆转,而随笔则是一个人回顾成长的重要凭证。“考上大学后,教材试卷可以付之一炬,唯有随笔即便离家千里,也会常常带在身边,。”几年前,一份杂志向史金霞约一篇有关网游的稿子,史金霞想起有位学生高二时曾写过一篇网游的随笔,于是与远在湖南上大学的学生徐涛联系,问他能否重写一篇,不想,该学生竟然把随笔一直带在身边。史老师欣慰地笑着说:“如此珍视随笔的学生,所在皆是也!”。
坚守者史金霞
教育体制内带着镣铐跳舞,痛并快乐着
“即使所有人都在做的事,也不一定是对的事”,史金霞的教育理念在旁人看来颇为“另类”,她拒绝让学生题海战术,拒绝让学生周而复始重复同样的作业。史金霞不赞成应试教育的说法,她认为应试不等同于教育,而是一种训练。应试训练可以磨练人、锻炼人,却不能造就人。在教学中,史金霞要求学生研究课本,揣摩考点,反向控制高考。对要求默写的篇目,史金霞注重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在逻辑,拒绝依赖反复重复的背诵。
“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孩子的归孩子,教育的归教育”,史金霞坦言,应试体制“杀红了眼”,教育急功近利。分数不是衡量学生的标准,老师应引导学生发现思考,
教育是“人”的教育,“尊重”的教育,“爱”的教育。史金霞坚守着她“人”的教育理念,痛并快乐着。
自由平等的霞姐
学生敢与扔粉笔头的霞姐“据理力争”,和霞姐聊天时学生会问“你失恋了吗?”
史金霞在学生中有个亲昵的称号——霞姐,霞姐和学生校内校外像朋友般无话不谈。学生敢向史金霞发问,对待学生的质问史金霞的回答充满耐心。在《重建师生关系》一书中,一段名为《一个粉笔头引发的沟通》QQ聊天记录特别引人注目。史金霞介绍,这是今年五月她和学生“毛豆”的聊天记录,这段聊天缘于“一个粉笔头”。整整两页的聊天记录,全然不像通常老师和学生的交流,学生“毛豆”敢于质问史金霞“为什么扔粉笔头”,“为什么不直接点名批评”,“毛豆”认为扔粉笔头是比直接点名批评更加严重的惩罚,在聊天中,史金霞了解了孩子的观点之后,为扔粉笔头的无心举动向“毛豆”真诚道歉,也直言了自己的观点。真诚的对话,就此消除了学生心中的隔阂,史金霞像朋友般对待学生,也换来了学生朋友般的回馈。
在史金霞的博客中,有一篇名为《这八卦的孩纸》的博文。学生留心她的QQ签名“我承认,我不够勇敢”后,问史金霞“是不是失恋了?”史金霞也不无幽默的和学生开起了玩笑。在与记者的交谈中,史金霞妙语连珠,常常令记者忍俊不禁,“我是个很幽默的人,容易沟通交流”霞姐笑言,学生已经习惯了她的幽默风格。
此文修改版发于《扬子经济时报 苏州城事》2012年10月26日 人物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