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元末杭州城内到处是衣着华丽的乞丐

(2019-06-03 08:10:16)
标签:

杂谈


文/大河奔流

   
    据《南村缀耕录》记载:
     杭民尚淫奢,男子诚厚者十不二三,妇人则多以口腹为事,不习女工。至如日用饮膳,惟尚新出而价贵者。稍贱,便鄙之纵欲买,又恐贻笑邻里。至正己亥冬十二月,金陵游军斩关而入,突至城下,城门闭三月余,各路粮道不通,城中米价涌贵,一斗直二十五缗。越数日,米既尽,糟糠亦与常日米价等,有赀力人则得食,贫者不能也。又数日,糟粮亦尽,乃以油车家糠饼捣屑啖之。老幼妇女,三五为群,行乞于wu市。虽姿色艳丽而衣裳济楚,不暇自愧也,至有合家父子夫妇兄弟结袂把臂共沈于水,亦可怜已。一城之人,饿死者十六七。军既退,吴淞米航幅辏,籍以活,而又太半病疫死。岂平昔浮靡暴殄之过,造物者有以警之与?
       翻译过来的意思:
     杭州城内民风以追欢逐乐的奢侈消费为风尚,男人忠厚老实的十个里没二三个,妇女则以多好吃为事,不喜欢做女工活。另外日常用品与膳食,喜欢新奇而价格昂贵的。如果是价格便宜的,就是想买,还怕邻居笑话。
     至正年间己亥冬天十二月,南京农民军一路破关而入,突然兵临杭州城下。
      城门紧闭三个月,各路粮道都不通,城中米价暴涨,一斗米要二十五缗钱。又过了几天,城里米尽,糟糠也已经与平时的米价一样了,也只是有钱的人才能吃得起,贫穷人则不能。
       又过了几天,糟糠也没了,只能用榨油店的糠饼捣碎了吃。
      老人小孩妇女,三五成群,在街上要饭。一个个虽然眉清目秀衣冠济楚,但都没有羞愧感。还有全家父子兄弟手连着手,跳河淹死在水里的,也是可怜。
      一城之人,饿死的达十分之六七。
      等到围城兵退,吴淞的运粮船队、车队到,可以活命了,又碰上病疫暴发。
      难到不是平时浮靡暴殄生活之过吗,老天用以警告他们的。
      这段文字,描写的是杭州城内百姓在元末一段苦难历史,记载了他们在遭遇农民军围城时的前后生活。
      兵乱前的和平年代,杭州城内百姓穷侈极奢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造反大军兵临城下,粮运断绝,米价暴涨,城内则到处是穿着华丽的叫花子。最后连油榨饼都吃不到。死亡率高达十分之七。等到兵退又碰上瘟疫,雪上加霜。
      最后陶宗仪将这场灾难归咎于杭州人平时生活极端奢侈,追求享受,荒淫腐化的报应。                   是与不是,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不过,老倪糊涂的是,元末杭州城内百姓生活水平之高竟到了这种地步?那么周边江浙地区的百姓生活也不会差到哪去,放着这么好的日子不过,为什么又要造反呢?
       这支围城军队老陶没说清楚,这个时期这一带活动的应该是张士诚的部队。史书记载,张士诚的部队,是元末农民起义军中最富的一支部队,由此可见,这支部队富的有理,只是放着这么好的资源却输给朱元璋,也是没道理。
     看来要重新审思元代社会状况,那朝,百姓经济生活并不差,差的是政治压抑,民族问题是元末农民造反的主因。
二0一九年六月三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