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津智捕盗贼

(2018-12-26 07:52:24)
分类: 老倪读史
杨津智捕盗贼

文/大河奔流

     据《棠阴比事》记载:
     周杨津为岐州刺史,有武功人齎绢三百匹。去城十里,为贼所劫。时有使者驰骑而至,被劫人告之。使者到州以状白之,乃下教曰:有人着某色衣乘某色马,在城东十里被杀。若有家人,可速来告。有一老母行哭而至,云是己子。于是收捕,并绢俱获。 
     翻译成白话:
     杨津任岐州刺史时,有个武功的人押送三百匹丝织品,在离城十里处被盗贼抢劫了。接着有个使者刚好疾驰而来,被劫人立即把被劫情况告诉了他。那使者到了州衙,就把刚才听到的详细情况,向刺史杨津作了汇报。杨津获悉此事后,就马上教下属说:“你们出去出告示:有人穿着某色衣服,骑着某色马,在城东十里之地被杀害了。死者如有家属,可速来州衙报告。”果然有一个老妇人边走边哭而来,称死者是她的儿子。于是立即抓捕其儿子,并且缴获了那被劫的三百匹丝织品。
     老倪翻阅资料,北周朝找不到杨津这个人,杨津应该是北魏后期的,桂万荣在编辑《棠阴比事》中把他说在北周人。中间还隔着一个北齐,不知道他怎么就搞错了。
    杨津属于当时的智慧型地方官,在接到报案后,什么凭据都有没有情况下,利用时间差,诱骗出案犯母亲说出疑犯。古代办案不比现在,不需要有真凭实据才抓人,只有知道当天有这么一个穿这种颜色骑这种马的人就够了,先抓起来,一顿棍棒伺候,自然证据就出来。果然,此后人脏并获。
     不过此计有点阴险、残忍,不够光明磊落,让一个母亲在无意中出卖掉自己的儿子,等于也要了她的命。
     老倪分析,南北朝时期,特别是北魏后期,世道很乱,治乱世用重典,所以这个时期的官吏做事都只讲结果,手段就不重要了。
二0一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