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中桥文化述略(3)
(2009-09-29 13:44:49)
标签:
扬中桥文化八桥大桥对联中国文化 |
分类: 家乡的事 |
扬中桥文化述略
文/大河奔流
四、扬中桥文化与民间风俗
;一为桥面中线不得对准民房,否则就会“受冲”,说是要死人的。二为要冲位
置“加锁”,旧时百姓认为河水急流会带走本地的财富,因而选择合适的水面地
段,在河水之上“加锁”(即造桥),封住财源,不让流失到其他地区。这把锁
的选位十分重要,选对了就是加锁,锁住自已的财源,选错了就是在自己脖子加
锁,当地难以兴旺。
,三是木桥。木桥简易,将几根木头拼在一起,一面削平,架去便是;如果是平
板石桥,其工程量超过木桥;没有长石,那必得在河港中做个桥基。单洞拱桥,
则用石磉或砖块,耗费不多,而外型又颇秀美。但是建何种样式的桥,不仅仅是
一种财力,还得受一种乡俗制约。一村要建单洞拱桥,并不能随心所欲,相传应
视该村福禄寿情况而定,否则,不遭天谴,人亦嘲讽
也就是祭祀仪式,一般一干工匠在作头带领下,沫洗脸手,祭鲁班,敬土地、桥
神,祈求保佑。
红冠的大公鸡,拧断鸡头,,让鲜血滴在桩上,所以又称红桩,打红桩必须要抢
在黎明作,在太阳出来前完成,否则就犯冲了。红桩打完后,用一块布遮住桩头
,用青线扎好。造桥过程中,工匠路人不能随意刻写名字或者高喊某人姓名,否
则那人的魂就被打在桥桩下,牢牢钉在桥基上,永世不得翻身。
放最后一块大梁时,就是合龙之日,鞭炮齐鸣,人群欢腾,由桥会负责人主持仪
式。说些吉利话,再请工匠们喝顿酒,以示庆贺大桥快要完工。
桥开彩奠礼,大家再议一个吉祥的桥名,工头象征性地完成最后一道工序,然后
举行剪彩仪式。剪彩一般由当地德高望重者,或者出资人开剪,随后鞭炮齐鸣,
再请当地一对德高望重、儿孙满堂的老夫妇双双上桥,从上面走过,认为这样此
桥就能永久耐用,给行人以方便。也有迷信者认为,第一个上桥者能避灾得福,
故都想争第一。但一般来说第一个上桥的必是当地名绅或出钱最多的人,其他人
尾随过桥,谓之“靠福”。
民桥、安乐桥。
港纵横,港叉多呈八字,近在咫尺的桥也得造二座,类同八字。还有应景的朝阳
桥、向阳桥、彩风桥、西来桥等
兴隆桥、得胜桥、五星桥、胜利桥等。
桥。
、赵老四桥、唐家桥等。
自建的小桥。自取其名自娱自乐。
抱着新生婴儿走过起码三座以上的桥。可能的话还要坐坐船,这样寓意小孩长大
后能遇水有桥、水陆平安,有胆有色。
纸钱,同时还得鸣锣打鼓。纸钱表示留下过桥的买路钱,鸣锣打鼓以示驱散拦桥
的恶鬼
中人的生活中外,还以民间文艺方式存在于扬中人文化生活中。
工艺品中的桥,音乐中的桥。
八桥中八桥下八桥三八二十四桥;这四座桥都在我们扬中境内,对联为何人所出
,现在也无从查证,但有一条是肯定的,至今还无人对出下联。
天下。
兴奋中的扬中人满怀激情写下许多优美的讴歌扬中大桥的文学作品,扬中本土著
名作家范继平,在其长篇纪实文学《中国,有个扬中岛》,以饱沾浓墨史诗般的
笔调,描写了扬中走过长江大桥的艰难历程。
南小调曲式谱写了大量歌唱扬中大桥的歌曲。
也表达了网民对扬中大桥的喜爱和对大桥高收过境费的不满与无奈心情。
闻名于世的扬中竹编工艺品中,也大量出现水泽扬中小桥流水人家,大桥飞堑长
江南北的情景。
大桥飞堑南北的图案,栩栩如生、生意盎然,为各类建筑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