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婶的葬礼
文/大河奔流
三叔与三婶都是基督教徒,三叔于四年前去世。由于三叔是位科学家,因而治丧基本上是由原单位操办的,葬礼有点半官方性质,我虽然当时也参加了他的葬礼,但是没有完全看过基督教徒的葬礼风俗过程。
8月11日晚10点多三婶不幸去世,我们接到电话后,12日一大早就驱车朝盐城赶。中午时分,等我们赶到,祭拜灵堂的礼仪都已布置好了。
现场并没有我们预想的那样气氛愁云惨雾,哀乐阵阵催人泪下。堂弟堂妹们看到我们虽有些难过,但并没显太多悲色之意。这样的场合反到是我们有点不适应。
三婶的葬礼完全是按照教会的礼仪操办的,所有的仪式都是由教会出面。整体感觉:简洁、隆重、没有悲伤。我们也有幸见识了一个完整的基督教教徒的葬礼全过程。
我不是个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传统礼仪上还是很遵循祖制的。所以按我们当地的俗,奔丧进门第一件事,当然是向逝者磕头参拜,当我“咚、咚、咚”三个头后,很快发现此举有点过,陪礼的堂弟有点束手无策,忙起身立一旁后观察,其他来拜者全是行鞠躬礼,没有磕头的,与三婶相识的或是不相识的,也全然没有那种悲伤的表情。就象来看望老朋友一样,显然我们按照旧俗不合适了。
因为三婶是11晚去世,灵堂祭拜设置实际就是12日一天。当日下午便是教会举行的追思礼。
奔丧的路上,我还在与妻说,当年三叔去逝,由于生前的成就与威望,当时来祭拜的人很多,这次三婶去世,祭拜的人可能不会有三叔多了。
可是下午三点准时举行的追思会,把我吓一跳,三婶家楼旁的宽敞的大过道白花花一片,也不知道何时一下子冒出全是穿着白袍的人,而且那些白袍也全是自带的。
堂妹说亲友如果不是基督徒的可以不用参加这个仪式,但我还是混迹到白色人群当中,想亲身体会基督教是怎么办葬礼的。有一位来得有点迟、刚到的,一边换着自带的白袍,一边小声问人:回天家的是谁?显然这群人与三婶并非都熟悉。
所谓追思礼,其实就是诵圣经,唱赞歌、祈祷、祝福、庆贺逝者回归天家。从整个礼仪看,主要目的就是一个,就是信基督,就可以升天堂。
这样的活动持续了大约一个小时,的确起到了把死亡哀号转为盼望和喜乐效果。
与佛教习俗不同,这样的活动都是不收费的,那来参加追思礼的都是自发的。那乐队、主持都是教会委派的。
参加追思礼的人群散场后,只留下唱诗班与乐队,很专业的继续呤唱赞美歌。
有信仰与没信仰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就是为一个不相干的人,没有哪一级组织或者单位有这样的号召力,自发地穿着这样整齐参加一个不相干人的会。
那牧师与同工(我还是第一次弄清基督教牧师、同工与天主教的神父的区别),前前后后,忙来忙去,从追思礼、到第三天的向遗体告别,火化前的祈祷、再到将骨灰安葬前后的祈祷祝福,忙呼二天连饭也不吃一口。忙完一个程序就走,现在到处弥漫商业气氛的情况下,竟有这样的人,实在难得。
我问堂弟这样的礼仪要给报酬吗?堂弟说,这些活动都是不要报酬的,是教会自发的,只是那教会的唱诗班、乐队,要提供饭食。
完全不象道教的道士与佛教的和尚,办个丧事,不给钱是绝不念经。
参加基督教徒的葬礼,最大的感受是简单、庄重、不折腾人、不郁闷。完全没有参加一般葬礼那样,心情沉重、悲悲泣泣、看空一切的郁闷。
我曾参加过若干过葬礼,自己也亲历过母亲葬礼,对比之下,还是基督教徒的葬礼轻松简简洁。
我们喊了多少年的殡葬改革,从来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落实过,撇开宗教信仰不说,完全可以把基督教的葬礼形式拿来照用。
奇怪的是,基督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葬礼没有参加过)三大宗教在中国传播这么多年,基督的超越性始终没比得过佛教与道教的修来世与今生,传播速度与信教人数也远远比不过后者。
也许基督教讲的是简单、而中国人的劣根性就是喜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所以基督在中国,远不如老子、释迦牟尼受欢迎。中国人崇尚金钱,因为金钱能请来和尚道士念经,没钱只能象基督牧师那样祈祷,所以说到底国人对佛、道的崇拜,不如说对金钱的崇拜。
不知道是国人的不幸还是基督的不幸?
不过我是非常赞同三婶的葬礼,办得如此庄重而又简单,这是三婶自己的选择和希望,三婶是幸福的。正如那牧师说:感谢三婶的儿女们,尊重三婶的意愿,按照基督教的礼仪来办。
祈祷三婶在天之灵幸福,快乐!
阿门!
二00九年八月十四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