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铁衙(1)

(2007-03-06 07:31:10)
分类: 小说连载

铁衙

 

文/大河奔流


    内容提要:这是我家乡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长江岛县太平县政府在日本军队兵临城下时,县长临阵弃逃,其红颜知己薛秋红,为南京死难的父亲与淞沪会战中阵亡的丈夫报仇,利用县长遗留下的太平县政府大印,重新组织战时政府,消除党争,吸纳各式抗日力量,挟大印以令军民,除奸安邦,打击日伪的英勇事迹。

 

第一章

 

(1)


    1937年8月13日日本军队进攻中国政治、经济中心的京沪地区。抗战初期规模最为浩大的淞沪会战全面爆发。 
    1937年11月,历时三个月的淞沪会战,中国军队消耗极大。面对装备优良的日本陆、海、空军的协同作战,中国军队虽经英勇奋战,但处境渐渐不利。
    11月5日,日军援军杭州湾登陆,严重威胁中国军队侧翼,战局开始对中国军队不利,前线军队遂进行撤退,11月12日,上海沦入敌手。日军攻占上海后,迅速西进。接连攻陷常熟、苏州、嘉兴 ,直奔首都南京。
    前线告急,敌人兵临城下,国民政府号召军民不要惊慌,全力抗敌。但长江沿江一线,人心已是大乱,各级政府军政人员都在做转移准备。不断有汉奸造谣说,再有三天日本军队即可打到南京,长江两岸军民更加恐慌,到处可见沪、苏、锡、常城市逃出的难民,拖家带口朝农村乡下转移。
    长江第二大岛县--太平县县长洪本康,刚从江南督察专区开完紧急会议回来。会上行署专员传达南京政府命令:各县军政人员,守土有责,不得擅离职守,违者以叛国投敌罪处斩。
     洪本康四十刚出头,来太平县已有三年了,刚来时也算临危受命,正遇上太平县火案。太平县下洲万余农民因拒缴田赋附加税而火烧了县政府。原县长马沛之迫于压力跳江自杀。洪本康临危受命,上任后,与各方沟通协调,好不容易平息了那场农民运动。
     此后二年,洪本康做了二件大事,一是开挖了贯穿全岛中心轴线的大运河,大大缩短了全岛的江运航道行程,基本解决了岛内水利灌溉;二是在全县实行义务制教育,举办塾师讲习班,受训塾师在全县各地改良私塾。做完这二件事,一时间岛内百姓一片喊好,"洪青天"的赞誉也渐渐地传了出来,一时间太平县政通人和。不久前还刚刚受到江南督察专区的嘉奖,这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基业,眼看就要籍此飞黄腾达,却遭遇日本人打了进来,一番心血就要付之东流,洪本康心中一阵阵地隐隐作痛。
    事业还是小事,如今自己的身家性命也要因这场战争而悬了起来。洪本康思虑,自己只有一介书生,治国尚行,乱世就难作为了,手无绑鸡之力,怎么抗战?上峰要求坚守岗位,但自己治下的太平县是个只有330平方公里,二十万人口的岛县,易攻难守,四面环江,日本人不管从哪儿登岛,都只要半天功夫便可打到县城。小小的太平县,虽是江中小岛,但却是江南江北的江心跳板,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鬼子要攻打南京,必先取太平县。这县城本是个稍大点的集镇,根本无障可守,自己手下只有个小小警察局和一个根本没有战斗力的保安团,几十枝枪,怎么抵抗?硬拚无疑是以卵击石。上海那么大的城市都没保住,南京政府也在做撤退准备,何况蛋丸江岛太平县呢?如果投降了那一世的英名就得付渚东流,还得遭后人唾骂。何况一个国民政府的县长降敌,南京政府也不会饶了我,中统、军统那帮人别的本事没有,找上门的本事还是有的。如果不降又待如何?日本人来了,本地人投降也好,抗战也好,都可以生存,但自己一个外乡人,在这岛上举目无亲,留下来抗战,肯定凶多吉少,但弃职逃跑也当死罪。何况留在上海城里的家人安危还不知如何。
    退一步,即便是悄悄撤走,也不容易,太平县不比镇江、常州,有公路有铁路,随便跳上一列北上或南下的火车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溜走。可这太平县四面环江,出走就得过江,自己一个县长谁人不识,丢下一县百姓逃亡,恐怕还没过江就被人告密抓了。这临阵脱逃是个大罪,别看平时满衙的人县长长县长短,但一旦你要逃走了,谁拿你当回事?一旦被人发现,个个恨不得落井下石。不行,这悄然出走,没有人帮忙,也是难走得脱的。
    留又留不得,降又降不得,眼看这几天日本人就要攻打过来,该如何是好?焦虑再三,洪本康暂不回政府召开军政人员开会,先与自己平时引为知已的薛秋红商量商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感受大上海
后一篇:铁衙 (2)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