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山别传寺

翠影丹崖映碧天,
维识森罗隐林泉。
梵音袅袅清风绕,
暮鼓声声落日悬。
殿宇巍峨凝瑞气,
僧伽肃穆诵金莲。
心随禅意寻幽处,
静悟尘缘一念间。
注:唯识,大乘佛教“唯识无境”。
丹霞山别传寺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丹霞山长老峰中段山台 ,坐东北朝西南,翠映丹崖,庙宇靠壁,红墙黄瓦,斗拱飞檐,居高临远,古朴而庄严。
别传寺始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由澹归禅师开山,取佛教禅宗“ 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之意命名。该寺曾与曹溪南华禅寺、乳源云门禅寺鼎足而立,成为粤北著名禅寺。乾隆及民国年间曾两次被焚,焚后相继重修,1980年,本焕禅师到此住持,募集资金重建了别传禅寺。
别传寺建筑颇有特色,寺庙建于长老峰半山腰的平台上,因受地形限制,布局紧凑密集但功能齐全,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等均按大庙格局布置,建筑面积约一万平方米,错落有致,浑然一体,红墙黄瓦,斗拱飞檐,古朴而庄严。
别传寺的佛事活动相当频繁,重要的有梁皇忏、万佛忏、净土忏等,每年农历九月十三,都会举行一年一度的水陆道场法会,这是其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佛事活动。
丹霞山摩崖石刻有宋、元、明、清年代共111题,主要分布于长老峰主景区山脚至山顶,集中在锦石岩寺和别传寺老山门前等区域 。其中宋刻8题、元刻9题、明刻29题 。别传寺老山门前明朝礼部主事李充茂所撰的“丹霞山记”,字大如拳,共1344字,是字数最多的摩崖石刻 。
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仇江老师团队对丹霞山摩崖石刻的具体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一、组织拓印与编集:仇江老师是《丹霞山古摩崖碑刻集》的主要组织者和推动者。该书由中山大学图书馆与丹霞山管理委员会合编,2013年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共收录拓本261种,包括别传寺卷、锦石岩卷与山外卷。仇江老师还组织人员对锦石岩寺的全部存世古摩崖碑刻进行拓印,为《丹霞山锦石岩寺志》的编写打下基础,该书于2011年由西泠印社出版社线装出版。
二、文献整理与研究:仇江老师查找到收藏在上海图书馆的海内孤本康熙版《丹霞山志》,并与合作者李福标对其进行了校勘整理。整理本于2003年作为《岭南名寺志》古志系列的一种由中华书局线装书出版。仇江还组织学术界同仁对以天然和尚为核心的曹洞宗海云禅系僧人的存世诗文作品进行整理,并收入他主编的《清初岭南佛门史料丛刊》中。
三、举办学术研讨会:仇江及其学术团队(以中大古文献所为核心)与别传寺合作,分别于2002年、2005年、2008年与2012年在丹霞山组织了四次佛教史学术研讨会,这些研讨会的成果对丹霞山摩崖石刻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