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情结
(2009-06-23 20:22:14)
标签:
花生情结文化 |
分类: 真我风采 |
生平最爱吃花生,无论是带壳的不带壳的、炒的煮的、甜的咸的,统统笑纳。一粒入口,直感觉满嘴生香。老妻一直笑我是个“花生迷”。
吃花生入迷,或许出于家乡苏州人对花生的偏爱。在我们苏州把花生昵称“长生果”,把花生米则称作“长生果肉”。
我父亲极爱以花生佐酒,除了夏季外,他总会买上一小包花生或油氽花生米回来。在苏州当时一般是在糖果茶食店出售的。花生一般是用一张粗草纸,包成一个三角包。父亲往往自得地说:“吃长生果最划算,果肉下酒,壳子用来‘抄’脚炉,草纸也有用处,一举三得,一点也糟蹋不掉,真是好东西!”我母亲更是嗜花生如命,到老来牙齿掉得只剩几个了,妻子带她到医院拔掉残牙,装了一副全口假牙。她高兴极了,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下好了,又可吃果肉了。”
我自记事起,就养成了爱吃花生的习惯。幼时只能站在桌旁,等着父母给、或要着吃。到上初中时,因为学校离家远,家里按一碗荤面标准给中餐伙食费,我往往只吃一碗阳春面,把省下的钱买花生米吃,有时甚至什么面都不吃,就以花生米充饥。待上高中,学校在沧浪亭对面,离闹市较远,学校传达室兼售花生米之类零食,这时家里每月给点零用钱了,每到课间,和同学们一人手拿一小包花生米,在沧浪亭外逛,边吃边海阔天空地聊。
长大后,独自上街的机会多了。一次,在宫巷一家小茶食店里发现有一种“花生泥”,是这家店自制的,把花生仁去皮,加糖碾成泥状,做成扁扁的厚厚的一大块,放在一个长方形盘子里,谁来买就切下一块,用白蜡纸垫着给你,吃起来软软的酥酥的香甜可口,比花生米又胜一筹,自此才知道花生还有另类吃法。以后,随着眼界的不断开阔,发现的花生制品越来越多,什么鱼皮花生米、糖花生米、各类花生糖(酥),只要是里面带花生米的一概喜欢。自己偏爱,以为众人概莫如此。当年,和妻谈恋爱同游滁县琅琊山时,招待她的就是一碟五香花生米。婚后,一直被妻当作笑料和美好回忆。
1952年我调到合肥工作。合肥有很多特色小吃、茶食,但就我而言,眼中的第一印象、最馋人淌口水的,恰恰只是四牌楼炒货店里,沿街门面一溜摆着的一只只对外一面装了玻璃的铁皮桶里那五光十色的花生米。公私合营后,特别是进入困难时期,这样的炒货店不见了,妻看我吃不到花生米,设法省下粮票、布票,从农村人手中换花生米,我学会了自制五香花生米。1969年下放到萧县,那里也是花生产地,对我来说正是得其所哉!每到过年过节、来客招待,一盘油炸花生米是不可或缺的“招牌菜”。有了冰箱以后更方便了,冰箱里常年有一个双层盖的瓶子,里面装着油炸花生米,这是备以佐酒佐粥的“看家菜”。
人到老年,对花生情有独钟的嗜好依然未改,所幸我的牙齿虽时有小毛病,却并不影响对花生米的咀嚼。许多人说花生火气大,老来不宜多吃,这在我身上却并不灵验,半点上火的症状都没有。这可真是一辈子的缘分啊!
联系方式QQ:121759585 邮箱:hzj211@163.com
核心价值是策划之灵魂
利润至上是策划之目标
品牌追求是策划之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