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尔集团采访,一个很直接的印象是:这家率先打造出中国的世界名牌的企业,自主创新几乎是企业文化的全部,正是这种自主创新的企业精神贯穿海尔21年,成就了今天的海尔,让海尔成为世界的海尔。
海尔史就是一部创新史
走进海尔集团的展示厅,给每位参观者最强烈的感觉是:一部海尔史就是一部自主创新史。
2005年,海尔集团平均每天创造1.75个新产品,平均每天申报专利2.8项。目前,海尔集团已经累计申报专利6189项。据权威机构统计,海尔集团是连续7年申请专利最多的中国家电企业之一。
2005年,在一等奖空缺的情况下,海尔集团“离子洗涤技术在全自动洗衣机上的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到目前,海尔集团已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0项,国家国际合作奖1项,是家电领域获得这项奖励最多的企业。
2005年6月,海尔集团成为第一个进入国际电工委员会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代表。目前,海尔集团累计参与了86项中国国家标准的制修订,拥有企业标准5730项。通过自主创新,防电墙技术和双动力技术标准成为国际IEC标准。
2005年9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了“中国名牌产品暨中国世界名牌产品”,全国仅有两家企业的3个产品当选首批“中国世界名牌产品”,海尔集团两个产品榜上有名:海尔冰箱和洗衣机双双荣膺“中国世界名牌产品”称号。
海尔集团技术中心在国家级技术中心评价工作中,连续5年获得综合排序第一名。这一评价是从企业技术中心的创新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专利申请和标准制订等多方面的工作进行综合评价。
是什么因素给了海尔集团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创新是企业的灵魂,就像一个人一样,空有发达的肌体,没有灵魂就是行尸走肉。如果中国企业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拥有自主品牌,就不会受制于人,才能真正健康、良性地持续发展。”
从质量创新、技术创新到标准创新
质量创新:由“琴岛-利勃海尔”到“海尔”。
海尔集团是我国引进、消化、提高,再进行自主创新的典范。21年前,海尔集团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开始引进的是德国利勃海尔的冰箱制造技术,产品品牌叫“琴岛-利勃海尔”。
当年海尔“砸冰箱”事件至今让人记忆犹新。1985年,张瑞敏刚到青岛电冰箱总厂工作时,宣布要把76台存在各种各样缺陷的冰箱全部砸掉,谁干的谁来砸,并抡起大锤亲手砸了第一锤!很多职工砸冰箱时流下了眼泪。张瑞敏告诉职工,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通过这一事件,海尔集团注重产品质量的形象被牢固地树立起来,得到全国消费者的认同。3年间,依靠质量创新,海尔集团捧回了我国冰箱行业的第一块国家质量金奖,也完成了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过渡。
技术创新:从设计产品到设计市场。
海尔集团的技术创新走出了一条与同行企业迥然不同的道路。从拥有自主的市场品牌之后,海尔集团就强调市场设计产品的观念创新,从满足用户需求出发,一项新的技术创新就要创造出一种新需求,创造出一个新市场。当年海尔“小小神童”洗衣机就创造一个夏季洗衣的新市场。
在全球环保、节能的趋势下,海尔自主创新设计了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成功地开拓出一个崭新的市场。这种洗衣机在国际市场销量已经超过100万台。马来西亚客商一次就买断4万台,而且售价是当地最贵洗衣机售价的1.5倍。海尔集团总裁杨绵绵说:“其实做洗衣机的基本原材料都差不多,这个超值部分就是海尔的超额利润。而支撑海尔获取超额利润的就是自主创新。”
标准创新:由参与竞争到制订规则。
目前,标准是国际上产品竞争和市场竞争和的更高阶段,海尔集团通过持续的自主知识产权创新,积极参与国家标准的制修订,目前已累计参与86项国家标准。海尔集团的双动力洗衣机和防电墙热水器技术,目前已经被国际电工委员会吸纳为国际标准提案,即将成为国际标准。我国家电企业在国际标准领域将首次拥有话语权。
“让每个人都具有自主创新的空间和价值”
当记者要采访海尔集团创新团队时,海尔集团的一位高管人士干脆地回答:海尔在内部打造了无边界的组织。他解释,在海尔集团已经形成了“三全创新体系”,即全员、全流程、全方位的创新体系,海尔集团就是一个创新整体。
2006年初,海尔集团开始实施“人单合一”管理模式,实施全员创新。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海尔集团“人单合一”的“人”指的是每一个员工,也就是每一个自主创新的主体;“单”是有竞争力的市场目标,“人单合一”就是每一个自主创新的主体与第一竞争力的市场目标的合一。
在全流程创新方面,海尔在通过流程再造,把垂直的管理架构变成扁平的管理架构后,仍然不断创新,其最新创造的“T模式”管理工具,也是优化流程的全新手段。“T模式”的四个要素:准时、目标、日清、团队,要求不单每个人每天要准时完成分解的目标,而且要形成团队的合力,实现企业总的目标。这种企业全系统精准化的管理工具,使海尔由数万个不断上升的创新主体汇聚成一个庞大的、动力不断增强的自主创新企业。
海尔集团的全面创新最突出的是观念创新。目前,海尔诸多独一无二的创新产品,都是在观念创新引导下进行技术创新的产物:如双动力洗衣机、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双向换新风空调、防电墙热水器等。在创新过程中,海尔集团特别强调创世界名牌的目标,按照创世界名牌必须达到的素质标准,要求每一个人都要成为这个环节里全球最优秀的那一个,现在达不到,就要确定一个目标,用倒推法分解到每一天。
用张瑞敏的话讲:“人才是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如果能够让每个人都具有自主创新的空间和价值,企业就会拥有独一无二的竞争力。”
在海尔工业园里,有一块不大起眼的绿地,种植着数十株合欢树,暮春的青岛乍暖还寒,泛青的枝头刚刚露出嫩芽。从2000年开始,海尔集团的品牌每在一个国家落地生根,海尔人就在这里种上一株合欢树,他们在用自己的品牌,用自己的方式“绿化”着全球。
从出口创牌到出国创牌
在创建之初,海尔集团也是一家引进技术、以出口创汇为国际化目标的企业。用今天海尔人的话说:过去海尔是出口创汇,后来是出口创牌,现在海尔要出国创牌。张瑞敏则形象地把海尔集团走向世界归纳为三步: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
海尔集团的走出去就是把自己的品牌产品输出到国外,进入这些国家的主流市场;走进去就是要自己的品牌产品进入国外主流市场的主流渠道,成为主流销售产品;走上去就是要让海尔这个品牌成为世界各国当地的主流品牌。
1984年到1991年,是海尔集团的名牌战略阶段,海尔集团以质量打造产业第一竞争力,创出中国冰箱第一名牌;1992年到1998年,是海尔集团的多元化战略阶段,海尔以服务打造行业第一竞争力,创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1999年到2005年,是海尔集团的国际化战略阶段,海尔以速度打造国内第一竞争力,创出中国第一名牌,走出国门,与国际接轨。
凭借着自主创新的海尔品牌,海尔集团的系列产品已经进入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欧洲各国、美国、日本和东南亚各国,海尔集团的产品广受欢迎。海尔集团的品牌产品已成功地走进了国外主流市场的主流渠道,其产品曾在美国纽约著名的连锁广场创下7个小时销售7000台海尔空调的纪录。
目前,海尔集团生产的冰箱,占据美国200升以下冰箱市场销量的30%以上。在日本,海尔集团的5公斤以下洗衣机处于日本主流渠道销量的第二位。
今年4月10日,海尔集团与美国NBA签订了“全球性战略合作协议”,借助NBA的影响加快其成为美国市场主流品牌的步伐。目前,海尔集团正在调动自主创新的原动力,开始实施“走上去”战略,让海尔成为中国创造的世界主流名牌。
由品牌国际化到全球化品牌
2006年初,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宣布,海尔集团进入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以效率打造全球第一竞争力,创出世界级的全球化海尔品牌。张瑞敏介绍,海尔集团的全球化战略与以往的国际化战略有本质的不同:国际化战略阶段是以中国为基地向全世界辐射,而全球化战略阶段是在当地国家形成自己的品牌。
从今年开始,海尔集团的企业精神由“敬业报国、追求卓越”升级为“创造资源,美誉全球”。新的企业精神就是强调全球化,就是要创造优质的资源以换取美誉的资源。海尔集团的终极目标是创出属于中国人的世界名牌,产品运营是创世界名牌的基本层面,世界级品牌运营商才是海尔的真正定位。
目前。海尔集团正通过自身的品牌优势整合国际市场资源。海尔集团已在30个国家拥有制造基地,在20多个国家拥有贸易公司,在海外8个国家建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
在设计领域,海尔集团吸引200多家国际化品牌与海尔联合开发;在制造领域,目前17个国际合作工厂为海尔品牌加工制造;在营销领域,许多品牌利用海尔的品牌美誉和全球化营销网络,以海尔品牌走向全球市场;在物流领域,海尔集团吸引进入中国的多家外资企业委托海尔做物流;在配套领域,海尔集团吸引74个国际化供应商到海尔工业园周边建厂;在售后服务领域,海尔品牌吸引全球众多著名专业化服务商和呼叫中心为海尔品牌服务。
海尔集团在澳大利亚的行动是海尔全球化品牌战略的生动诠释。
2004年4月,海尔冠名赞助澳大利亚墨尔本老虎篮球队,海尔品牌在当地引起轰动,澳大利亚市场销售同比增长200%。同时,海尔集团不仅仅给当地消费者提供产品,而且提供解决方案。海尔集团根据澳大利亚水资源缺乏的实际,开发出达到国际5A级节水标准的滚筒洗衣机,这是目前国际上最高的节水等级。消费者购买该产品可得到澳大利亚政府150澳元的补贴,创造了澳大利亚的“市场经典”,使得海尔产品在澳洲市场的主流品牌地位进一步提升。
海尔品牌“绿化”全球
作为一家中国跨国公司,海尔集团的全球化品牌战略更是在全球跨国公司经济扩张的模式中,提供了一种“绿化”的模式创新。
海尔集团的全球化品牌战略绝不是咄咄逼人的简单进攻,而是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点的“融合”,用海尔人的话说:海尔品牌的全球化像一颗颗种子,在世界各地播种、扎根、结果。
海尔集团的全球化是全球本土化行为,在当地研发、在当地制造、在当地销售,员工也是高度的本土化。在美国的南卡罗来纳州,海尔工业园的员工聘用的都是当地的美国人,这一举动受到了当地极大欢迎,南卡罗来纳州政府向海尔集团颁发社区贡献奖,并无偿命名了一条“海尔路”。
海尔集团的全球化品牌“绿化”,都是建立在与当地消费者共赢的基础上,通过创新,为当地消费者提高生活质量提供解决方案,使海尔品牌与消费者达到一致利益,提高本土消费者对海尔品牌的信任程度,扩大海尔品牌的影响力。
目前,在全世界几个大的经济区域,海尔品牌的提升都伴随着与本土文化的融合不断创新。在美国,海尔自由式酒柜填补了美国市场的空白,成为中产阶级时尚生活的一部分;在欧洲,海尔变频空调获欧洲“节能之星”美誉;在日本,海尔一款洗衣机产品在日本最大的连锁店持续保持人气最旺产品的榜首位置。
在全球海尔品牌的用户看来,海尔集团的“绿化”不是外来物种,而是与当地文化“和”的过程。巴基斯坦居民喜爱穿质地柔软的长袍,加上气候炎热,一个家庭每天要洗10件以上的长袍。针对当地消费者这种特别的洗衣需求,海尔集团专为这里的居民设计出了大波轮、一次能洗32件大袍子的洗衣机,销量飞速上升,跃居同容量段洗衣机第一名。
在青岛海尔工业园那片绿地里,海尔人选择“合欢”这一树种,显然是另有深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里一定会成为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来源:新华网)
更多精彩请点击
http://blog.sina.com.cn/canghai515
联系方式QQ:121759585 邮箱:hzj211@163.com
自主创新是策划之根本
资源整合是策划之生命
核心价值是策划之灵魂
利润至上是策划之目标
品牌追求是策划之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机遇 + 方法 + 努力 + 心态 + 激情 =
成功!
——携手共赢,共创辉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