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农耕民族---第三日的听课随想

嘿嘿,农耕民族---第三日的听课随想
这次在清华学习,两次听到了关于农耕民族的说法,知名的学者总结一点:农耕民族就是喜爱和平的民族。中华民族就是农耕民族进入现代化的,在中华民族的基因中,农耕民族的基因得到了很强烈的表达。
想起了在六年前,与几位上海与东北朋友在南岳半山腰的六公里农家乐吃土菜关于辣椒的辨析。
当今社会,不管任何人种,都是遵循着以下进化方式:渔猎进入游牧;游牧进入农耕;农耕进入工业社会,而工业社会出现了1.0、2.0、3.0、4.0几个版本。这就像计算机386、486、586,到了后来,不敢排了,到了986以后怎么办?
工业社会的几个版本是什么?学术界和产业界人士认为,全球经济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开端,“工业1.0”是蒸汽机时代,“工业2.0”是电气化时代,“工业3.0”是信息化时代,“工业4.0”则是利用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智能化来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
不知道4.0版以后是否还有5.0,5.0可能就是文革以后首次引进的美国两个大片之一“未来世界”的结局,------人工智能战胜了人类。
那么,用未来的前瞻眼光与历史的回顾,我们也许会发现,农耕社会可能是人类最好的时期。
难怪现在社会这么多人发出了:
最真心却又是最虚伪的口号“回归自然”
最渴望却又是最无奈口号“留住乡愁”。
工业革命留给我们的现代化的体验让我们得到了各种舒适、便捷、省时省力、省钱,高效率,物质生活也得到了充分的生理的满足-----当年我们一周吃一次肉,用的一个词叫做“打牙祭”;现在的孩子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个词了。因为许多孩子已经吃厌了肉。共享经济的发展,已经出现了共享女友----嘿嘿,这个词好污。但是,我想未来的男女也许不知道如何去协同努力制造下一代了。因为在生殖医学的实验室可以做出一个与双方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却又可以从生物学的妈妈(不是遗传学的妈妈)子宫中孕育的孩子---甚至还可以找到代孕妈妈(只要你肯给钱)。
人类社会真正能够感受人的本质与人性彰显的社会其实还是农耕社会。
两年前,朋友修建无极禅苑,嘱我撰文记事。我在其中写道
“太古宇宙本混沌无极,神孕万物而乾坤始成。人居其中,自成主宰。渔猎裹腹,皮毛御寒。生依神旨意,存赖天所赐。天赐不足,乃有游牧,天人二分。神意胜天,衣食匮乏,遂有农耕,安居乐业,私益自起,无极渐失纷争起,有极逐长硝烟弥。木马藏武士可攻城,鸿门设宴席欲取首。人类至此恨同类相残,种类将灭;圣贤适时恰两方而生,释道共来。”
人类社会从猿变成人,首先是进入的渔猎社会,打鱼狩猎是从自然获取食物;这是农业社会的1.0版
因为自然难于满足人类人口发展的需要,人们开始有目的的驯养动物,进入了游牧社会,逐水草而生;这是农业社会的2.0版
无论是渔猎还是游牧,人们为了争夺自然资源,自然存在有战争;当人们发现植物可以驯化,种植,生存资料得以放大,于是进入了农业社会的3.0版----农耕社会。
农耕社会最大的贡献是对于土地的权属的确定----可不是用来开发房地产的哟,是用来种植庄稼的。开始产生了土地的契约。人类社会出现了契约,从而减少战争。人们可以安居乐业,如出而作,日落而息。以土地为本,以耕种为用,以收获为乐,以享用耕种成果为最后最求。
相对而言,农耕社会的生存稳定性较高,生存的漂移性很低,农闲之事,可以有闲暇丰富自己的生活,于是产生了诗词歌赋,用来复发自己的情感;产生了烹饪技艺,调节自己的口味;产生了孔子、耶稣、亚里斯多德,约束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维持社会的基本稳定。所以农耕社会追求的最高目标也是最低目标就是----和平稳定---原来维稳一词有着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嘿嘿也许是一个民族的DNA片段了。
在农耕社会,出现了家庭,夫妻子女的天伦之乐,让人的种族种群得到最好地保留与扩展。----其实这是“色”的原始动力。
从“食”而言,吟诗作为一个文化现象,是每一个民族都乐于接受的概念。我个人觉得,农耕民族最为突出的饮食特点也是进化的最好的饮食特点就是“辣椒”。
辣味作为生活中最具刺激的味道在农耕社会得到了自然被开发,于是乎,在农耕之地,辣椒变成了口味之王,君试看,凡是号称口味菜、口味王的餐馆没有不用辣椒的。再看看,渔猎与游牧社会是没有辣椒的,只有农耕才种植,才有辣椒。辣椒作为农耕的象征性作物,体现的是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而绝不是“革命”的象征。就连辣椒的产地,都是那重农耕特别发达的地区。下图可以说明问题,嘿嘿,湖南跑不掉的,东北也是在三江平原。
由此而言,稳定也好、和平也好,是一个基因,当然在不同的人群中表达强度不一样,另外,在工业革命以后,也许有着其他的工业基因转染了,这个基因就被抑制了,至于是否被进行了生物剪切,那我就不知道了。
乱七八糟写了这些,完全是一个词引起的癫狂乱语。
前一篇:分享博弈与互动决策
后一篇:医媒体,谨防变成医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