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客说粽子3
(2017-06-02 23:13:16)
三
做粽子的手艺工艺我索性将它们统称为“技艺”。
一个粽子拿出来,是有很高的技术含量的。
口味、口感、形态是视觉与味觉的综合享受。
做好一个粽子,难在哪里?
先说包粽子吧。
包粽子,就是技术活。我们小的时候,每到端午节,邻居们喜欢在一起评比哪家的粽子包得好,包的紧。
一般的人,是无法包成粽子的。几张箬叶或者荷叶或者冬叶,没有缝合、没有粘合剂,里面装满鼓鼓囊囊的糯米、肉、豆子等食物。只是用绳子捆绑起来,还要下锅用水煮上个大半天。
现在多流行用棉线捆粽子,以前还是用草绳或者将棕树叶撕成一小缕,捆粽子。相比而言棉线柔软性好,顺应性高,捆粽子是可以形成较大的压强(捆绑力),陷入到粽子内,粽子一煮,里面的材料涨发了,自然越来越紧。而植物条索状物,柔韧性远比棉线差,捆绑时与粽叶的摩擦力也就变小了,所以捆绑好的难度要大于棉线。但是面先要钱哟,成本高呀!!!
粽子捆绑不好,下锅一煮,粽子散了,哈哈哈,你吃到的就是“糯米粥”了。
在乡下,女人能包好粽子,也是贤惠系数哟。
粽子的口味,这里面既有配料的关系,也有技术含量,例如各种君臣佐的比例,搭配等等。
粽子的口感,口感与口味不太一样,口味可能是食物在味蕾上绽放的化学反应,而口感则是食物在牙齿、舌头上的物理感受。口感与口味的协调,构成了美食两大理化要素。
粽子的口味,咸甜酸辣,各有所好,由材料决定基本方向,由食材的比例决定轮廓,由食客的心情与心态决定口味的丰满度。
粽子的口感取决于食材的预处理与粽子包缠的力度,嘉兴的粽子,明显的比较软糯,而我们衡阳的粽子,衡阳食客将就的就是软糯而紧实。
包粽子之前,糯米用水浸泡的时间,决定了粽子的软糯度。衡阳的粽子,尤其是碱水粽子,一般是淘洗以后就拌碱,然后包的很紧,在锅中煮的时间再长,但是糯米涨发的空间有限,自然集软糯与紧实于一体。衡阳人就要这个味。
煮粽子的时间也决定了粽子的口感。至于臣料,如果猪肉,煮的时间越长,自然也就越香,尤其是肥肉部分与糯米浑然一体了,丰富了粽子的口味。
作为一个刀客,在此胡乱说粽子。说完了,对与不对,都要说,各位,得罪了。
上午到祁东风石堰花屋村,精准扶贫摸底。下午大学开了一下午会。会后出发,到了湘潭,参加广东医学会学术直通车湘潭行-----及医疗管理学术交流研讨会。明日做关于医院公共平台的成本管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