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菜鸟医时代

我菜鸟医时代
1985年7月14日,我来到了原衡阳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报到,选择这天是有玄机的。因为16日以前报到,可以享受一个月的工资。16日开始报到,只有半个月的工资。这是当时最流行的报到时间。一个月的工资多少呢?当时都是行政级别,22级,正科级呢!!每月53.5元。奖金吗?没有。
53.5元的购买力:可以买大米376斤,也就是买上一年的口粮,可以买65斤无骨新鲜肉;可以买1/30台18吋的韶峰CRT(显像管)彩电(需要凭票购买),可以买1/3辆永久或者凤凰牌自行车(也是需要票);可以买两到三件的确良衬衣,可以买2双皮鞋。不说这些了。
在人事科报到以后,我是在学院就安排了做外科医生的(工资在医学院发放)。所以直接进入外科。当时附一有三个外科。我先被安排在肿瘤外科---三外科。这是一个联合病区,三个科共一病区,其他还有心胸外科、肿瘤化疗科。
外科医生的生涯开始了,试用一年转正。我成了一个菜鸟级的医师。
当时的肿瘤外科有25张病床,号称肿瘤外科,其实就是普外肿瘤。肿瘤外科有一个副主任医生曾彩旋老师、一个主治医生李汉贤老师(当时的职称制度尚未建立好,属于院聘主治医生--人称工种粮票),此外还有二个住院医生,曹可用老师与1977级的帅哥杨林老师。我的到来增加了一个住院医生,因此也就成立了一个医疗组。那时候的医疗组不像现在这样正规,反正所有的大手术都是李老师与曾老师亲自操刀。
当时医院的副主任医生的确很少,曾彩旋老师是一个大普外的老师,也是大外科主任,所以在肿瘤外科的时间并不太多。科室的工作主要是由李汉贤老师负责。
李老师精干清瘦,他是老三届的中山医学院的毕业生,1970年毕业,江西人。大学毕业以后分配在祁阳县人民医院工作。在县里的工作,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因此得到了许多的锻炼机会。据他自己讲,在当年的计划生育绝育手术强力推行的时候,他率领的计划生育小分队曾经在湘江的河滩上一天完成几十个女性结扎手术。练就了一身的功夫。后来调到了附属医院。由于当时的受文革影响,工作尚未走上轨道,所以李老师在当时工作了十五年,还没有晋升主治医生。但是其水平是摆在那里的,所以搞了一个内部粮票,医院内主治医生。他带着肿瘤外科工作。当时的肿瘤外科其实就是普外肿瘤科。
李老师是一位很敬业的人。对病人很关心也很细心。我一进科室,他就给了我一组病人,与一个进修医生一起管组,我好激动,也好感谢李老师,我第一感觉,就是要好好将每一份病历写好,并且在未来也是乐此不疲,直到现在,我对年轻医生的要求,也是必须写好病历,这是真正的基本功与临床思维的训练。
李老师要求我们很严格,手术日在八点三十分以前要查好房,开好医嘱,然后进手术室。所以,手术日提前半小时上班,这其实也是当年的医院的常规。
刚工作就开始接触肿瘤手术,那是最多的手术是胃癌,其次是乳腺癌、大肠癌、肝癌。所以,从当医生开始,我的手术的胃口就比较大。肿瘤手术实行的是标准的根治性清扫,这也就跟我在未来的肿瘤手术讲究淋巴清扫有关。
李老师手术做的很精细。但是我觉得他工作起来更卖命。对我们的要求也是如此。反正在肿瘤外科我工作轮转了半年,几乎是每周有五天是在手术室待到下午3点钟以后。害的我第一次相亲就失约。但是对于手术的习惯与对于工作的态度就这样养成了。也变成了一个工作狂、手术狂。
整个医院的条件也不好,手术室内洗手是传统的肥皂刷手三遍,酒精或者新洁尔灭泡手五分钟,冬天确实难受,手术室内没有空调,锅炉房临时送蒸汽,手术做完了,温度还没有上来。冬天做手术还必须穿毛衣手术,许多外科医生都装备有专用的外科毛衣,就是短袖毛衣。
病房里面也没有取暖设备,冬天烧的是煤炉,夏天极少数的病房装有电风扇。值班室连风扇都没有,煤炉子也没有,因为担心万一煤气中毒,那就惨了。晚上值班不是被热死,就是被冻醒。三天值一个夜班,出班有手术,不能休息,当然我们更舍不得去休息。
李老师也很会鼓励我们年轻医生,所以我在工作中的每一点进步都能够得到他的及时表扬,奖励措施是在手术台上放手给我一些操作机会,当然很是有诱惑力的。这样的专业启蒙老师,让我很感谢。
这种沉迷于写病历、做手术的初级住院医师的工作与生活,没有任何的功利思考,单纯的忙碌,很是怀念。
回想这些年我的手术历程,我很是感谢李汉贤老师,他现在七十多了,还在手术台上飞针走线,享受职业的愉悦。特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