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之四---神校衡南一中(282+47+3=332)
(2016-11-28 22:18:27)
母校之四---神校衡南一中
1979年的高考失利,父亲把我送到了衡南一中,这是我人生中一个很重要的学校,我读了三个中学,第一个是师专附中,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可以离开父母亲,自己有了自己的远离监控的自由时间,所以内心是很是惦记的。而十一中,则是自己内心最不愿意接受的学校。衡南一中,则是回忆起来值得骄傲的学校,因为在这的确是一个优秀的学校,我现在许许多多的值得骄傲的朋友是这里毕业的,自从1977年恢复高考,这里的每年高考上榜上线率居高不下,属于地地道道的三湘名校,也可以算是“神校”。
在1979年高考失利以后,我当时的梦想是进入衡阳市八中复读,但是父亲他坦言没有这个能力,而到衡南一中,则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其一是这是可以接受地区干部子弟的学校,其二他与这里的书记曾经是同事,第三,母亲也强烈推荐这个学校,因为母亲曾经是这里的初中毕业生。
现在的耒水河边的衡南一中,如日中天,教学条件也不错。当年可就不是这样了。
当我来到了耒水河边的衡南一中,一下就懵了,衡南一中的条件可真的差,。
先从住宿说起吧,学生宿舍是那种砖木结构的平房,泥巴地,凹凸不平。一个寝室排上六张上下铺的木床,分列两边。每张床睡四个学生,上下各两个。
在宿舍,有两大特产。
第一个特产是臭虫,当年四大害虫之一。由于是木床,床缝就是臭虫们的天然藏身之处,也是它们的温柔之乡。白天,它们在窗缝中放心睡大觉,谁也没有办法能够抓住它,兴趣来了,在里面还要谈恋爱,搞点风花雪月之事,繁衍出无数的小臭虫,所以臭虫是遍地都是,到了晚上,为了高考疲惫的学子们,上床睡觉了,也就是它们的盛宴之时,爬出来咬人吸血,搞得你晚上根本没有办法睡觉。有一个市区来的同学,每天晚上打着电筒抓臭虫,居然抓了满满一罐头瓶,当然他没有考上大学,父母亲责怪他,他拿出这满满的一瓶臭虫,义正辞严控诉到“就是它们,让我与大学失之交臂”。
第二个特产是疥疮,这种小寄生虫可不是好惹的,甚至比臭虫还可恶。因为是集体宿舍,睡的又是双人床,非常容易交叉感染。疥疮是疥螨虫为病原体,它们专门寄生在人体的皮肤皱褶处,搞得人痒痒的,臭虫是晚上偷袭,疥疮是24小时然你全身发痒,上课都没有办法。尤其是腹股沟区的哪个痒啊,揪心揪肺,你不得不去挠痒痒,我们开玩笑是越挠越有味。所以我们男生都将自己的裤子口袋的底部剪穿,方便上课时用手抓痒,你不将皮肤抓破,出血疼痛,哪个痒是止不住的。所以每个男同学的腹股沟区都是血肉模糊的。当然,条件好一点的同学有时会到医务室去买上一盒硫磺软膏,涂上,可以杀死疥螨虫,但是,如果不藏好,经常不翼而飞。还有的同学在放月假回家的时候,甚至带回来有机磷农药敌敌畏,涂抹腹股沟区,想起来真的可怕。
在那样的状况,几乎所有的班主任为了我们的升学率,对于我们的要求是一周洗一个澡。因为洗澡浪费时间。一切为了考大学,考了大学可以得到一切,当然在当时,乡下的同学要走出农门,必须考大学。老师的口号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考大学决定了你是“吃箩筐里的谷,还是麻袋里的米,是穿草鞋,还是穿皮鞋”。这些最简单的也是最接地气,更是最能满足大家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的朴实无华却最具有诱惑力的口号,我们为了高考,将个人卫生置之度外。所以我们班主任对同学尤其是对农村的同学给予了很大的鼓励,专门树立也一个夏天一个月不洗澡标兵。这样他对于我们城市的同学也就格外提防,生怕我们带坏了农村的同学。
再说一说吃的,学校的伙食也就是非常的糟糕,缺油少盐,清汤寡水,农村来的同学,是自己带着大米到学校,在食堂的大蒸笼中,用带有自己编号的钵子蒸饭。八个人一桌,菜吗?每餐四个菜,白菜萝卜,冬瓜南瓜等应季蔬菜,偶尔里面加上一点点肉皮油渣。大概每两天,学校里面会自己磨豆腐,然后白豆腐煮上时令蔬菜。所以许多同学自己会从家里带菜---带什么菜?----咸菜。条件好的才有腊八豆或者豆腐乳,这就必须锁在自己的课桌或者箱子里面,否则?每每开饭,食堂里面洋溢的是一股烂熟的的蔬菜味道但是大家的学习劲头还是很高,都能吃苦,我们在经历了三个月以后,进入了冬天,也就慢慢习惯了。我在衡南一中写了两句话勉励自己:“甘罗十二拜上卿,周瑜十五将喽啰”。
教室也是那种砖木结构,但是,我觉得布局很好,教室的隔壁都有一个几平方米的小房子是班主任办公室,班主任可以在里面办公,管理修理那些调皮的学生。
学校的文体活动在毕业班基本上是被禁止的。学校大概每个月会请电影放映队来放一场电影,我们就要与班主任捉迷藏,去看电影。
晚上自习到九点半,教室熄灯,十点宿舍熄灯。同学们睡在床上,一双手开始了不停地挠痒,一边谈论着那个女同学漂亮,哪个又给谁写了情书----而这在当时是绝对禁止的,而这个时候,班主任可能就躲在宿舍外面听床,后果当然是第二天去小房子呆上个半小时或者一小时,写上八百字的检讨,才能成功突围。
从1979年7月,到1980年5月,在衡南一中呆了十个月,五月份回到衡阳,因为从那一年开始,高考必须先预考,预考要刷掉一半以上的考生,才有资格参加正式高考,因为当时按照所有的潜在考生录取率只有3%。预选以后,才只有8%。
现在,我们衡南一中的同学是我们社交的主要同学圈子。因为我们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共同的努力,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调侃,结下的友谊是值得回忆的。
衡南一中,也决定了成年的人生方向。
今日带着孩儿们TVT-E,加小阴唇肿块切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