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思维的模式与训练--第三节
(2014-09-19 23:20:23)
标签:
股票 |
第三节
根据思维的新颖性、独创性,思维可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
一、常规思维
常规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惯常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在医疗工作的实践中,很多数疾病现在有既定诊疗常规与方案、临床诊疗指南、单病种管理方案或临床路径等均是常规临床思维。对于常见疾病,标准化的作业可以减少纠纷、降低医疗费用,符合目前世界潮流的医改方向。在临床工作中,每一临床工作者在面对有既定诊疗规范的疾病时,首先应严格按照规范执行,也即首先按常规思维工作,随后再启动其他思维,保证诊疗工作的优质高效规范,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二、创造性(创新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指创造性思维极少受原有条条的束缚,能够全面、系统、周密地思考问题。这种思考的广阔性打破了常规性思维那种“自我”封闭、囿于原有经验的狭小领域,可以从众多的领域中吸取有价值的信息和借鉴之处,或从同一来源中产生各式各样的构想。临床工作中的一些复杂问题需要广阔的思维才能解决。
(2)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创造性思维不受时空方向上的限制,能够及时灵活变换思路,善于将思维的角度不断转换,不断把思路从一个方向移到另一个方向。在解决问题时,随机应变,不拘一格,经常变换思考角度,用多种思维方式“进攻”目标。逆向思维与发散思维比较典型地反映了创造性思维的这种灵活性。灵活在于思维角度不确定,思维模式不单一。在临床的危急重症病人的救治中,思维的灵活性尤为重要。
(3)洞察性
思维的洞察性是指创造性思维能有效及时地把握和领悟事物的本质,以小见大,敏锐地捕捉有价值的任何信息。科学家和发明家之所以取得成果,得益于他们超常的的洞察力。很多常人看来都是司空见惯之事,而他们却能透过表面,认识和把握它的重要所在。每个人在这方面表现出的能力是大不相同的,但这不等于洞察能力只赋予给少数人。只要注意培养和训练,留心事物的发展变化,任何人都可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临床诊断治疗活动尤其是诊断活动最能体现洞察力。
(4)特立性
思维的特立性是指对事物的本质有着深刻的理解,思维不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由犹豫和动摇,保持个性,能在逆境下坚持独立、冷静地思考。这方面的思维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维者的个性和毅力。在临床诊治活动中,上级医生在处理疑难病症时,特立性对于诊疗决策至关重要。
(5)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创造性思维在认识事物和领悟某些权威性观点时采取慎重的态度,不盲从,不随波逐流,敢于打破“常规”,勇于探索。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具有批判意识,破除不合时宜的一切东西,不断地发展和创新。这种批判意识是建立在以客观事实和严密的理性基石上的,而不是盲从的,无根据的。纵观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每一次技术的创新度没有离开批判意识的挑动,怀疑与批判的挑动是创新的原动力。
根据上面的阐述,临床的创新思维如何体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临床现有诊疗技术的适当的有根据的扩展或者替代使用;在临床比较复杂的病患的诊疗时的一些逆向思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