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伦的聚散与惦记
(2014-08-20 01:07:19)
标签:
佛学 |
这次能够将恩师从上海请到衡阳,大师兄卢一平教授、三师兄岳中瑾教授、博士后师兄谭建明教授、我本人有点二----二师兄,一起陪着老师度过了一个周末。由于工作的原因,其他三位师兄都在星期日回到了单位。
这一次的安排对于我来讲较为满意,首先立题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老师居东海之滨,享南山之乐。膝下前几位弟子悉数到齐。
其次,在八月十六日,上午参观了南岳大庙,这是这一次的特意安排,佛道同栖,感悟世间情怀。中午,安排了贺寿之宴,在南岳共和酒店的大包厢,安排了三代弟子,第三代是三人,三生万物,散散得九,九为至尊,老师在我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席上落座十九人,其意寓师生之谊长久。下午,老师与师兄弟们来到衡阳,参观福尔馨苑。对着石书,我将这个院落的情况作了解释汇报。得到了老师与师兄弟们的认可。晚餐,我们就餐在南岳水帘洞的乡村乡情农家乐。秋日凉爽,农家之食甘美,乐在乡土之间,乐在纯情之中。
到南岳,朝寿山,不登祝融祝融实为憾事。八月十七日,清早,岳中瑾师弟因为航班先期离开。我与另外两位师兄陪着老师登上了祝融峰。老师兴致很高,这一路背着相机就没有少拍照片,到了山顶,噼噼啪啪又是照山,又是写云。我真的有点担心相机的内存是否经得起他的兴致的“欺凌”。下山,我们在忠烈祠拜谒抗战先烈。师母跟我讲述了她的父母在抗战时期的一些轶事。中午我们在红叶寨就餐,而中餐卢、谭二位师兄也踏上了回归的行程。午餐以后,我们将老师与师母接到了衡阳。
八月十八日,是星期一,老师再三嘱咐不要我陪他,上午,在徒孙女宋喆的陪伴下,他们在市内进行了游玩,南湖公园的荷花又是老师的钟爱,自然又是一番大写意。中午在一个美食小品店,吃了一些米粉、水饺等,我内心有些过意不去,但是恭敬不如从命。
八月十八日的晚上,安排的是一个较为重要的聚餐,我将在衡阳,能够参加的学生统统召集,让他们举行了一个仪式“认祖归宗”,祖师爷来了,必须要朝见的。三十来个学生见到了他们在传说中向往的祖师爷,嘿嘿,自然是一种喜悦啰。
天地君亲师,在这个场面,我的父母也是应该到场的,生身父母与授业父母双双共为高堂,我感受了一种真正的天伦之乐。也是三代同堂哟。母亲看到了老师们的到来很是高兴,精心准备了写意国画---雪梅(古梅迎春)与牡丹作为礼品送给老师。场面气氛热烈,但是我又有些担心,这些都是七八十岁的了老人了,担心他们太累。嘱咐徒孙们用最简单的方式向祖师爷致意。晚餐以后,安排了老师们回宾馆休息。
今天一早,根据安排,我先到了南岳上班,中午十一点多钟,老师们来到南岳,还是在农家乐---六公里午餐。这是送别的午餐,选在六公里,古人有云十里长亭送君,别有一番情意在心头。我们在六公里,希望我们的一切是大顺。今天的陪餐是两位蔡姓徒孙,蔡家与蔡斌。在农家小蔡陪着祖师爷吃点小菜,清切清爽清新。半山腰上的云雾飘绕,若即若离,朦朦胧胧,倒也切合一种离愁别意。我们告诉老师,上海到湖南的高铁很快就要开通了,希望老师常来,学生惦记着他老人家。
时间也过得很快,到了分别的时候,老师与师母分别拥抱着我,再三叮嘱我要注意身体,我感受到了一种特别的关心。
师生的天伦之乐,聚是一种欢乐,散是一种淡淡的愁绪。惦记着就是一种幸福,祝我敬爱的老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后一篇:媒体与自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