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不悔---大学五年
(2012-11-15 00:01:44)
标签:
杂谈 |
大学的五年是在一种不知不觉的状态下度过的。
在大学的早期,尤其是大一的第一期,同学们刚从高考的鬼门关过来,松了一口气,当时的衡阳医学院尽管不是什么好学校,但是毕竟进了大学,有利几个方面的保证:
1:当时的大学毕业是包分配的,也就是进了大学,只要能够毕业,就有了工作。所以就有了60分万岁的口号。
2:进了大学,家庭经济情况较差同学,还可以享受人民助学金,不像现在的贷学金,要偿还。所以我们戏称也有了工资。经济上对家庭的依赖有所降低。
3:对于农村来的同学,终于跳了农门。所以大一的同学们几乎都是有些浑浑噩噩的过了这一学期。
在当时的大学生,几乎没有后顾之忧。反正物质生活也没有太多的攀比。
我在进入大学以后,第一个学期也是稀里糊涂的。但是我发现了学校图书馆的书籍还是比较多的,与几个喜欢看旁门左道书记的同学自己标榜为文学青年,一头钻进了图书馆,搜刮一些西方的文学书籍。但丁的神曲、约翰.克里斯多夫、基督山伯爵、茶花女、十日谈、巴黎圣母院、福尔摩斯探案等等看了不少。甚至逃课看小说。
进入了医学相关的课程学习以后,尤其是在解剖课程学习了以后,对于医学的相关课程学习我还是上了心了。每堂课都是认真的记了笔记,我觉得课堂记笔记是学习的好方法,因为只要记笔记,下课几乎没有太多的复习难点。这样晚上的自习时间,可以在图书馆看一看相关的医学类的杂志以及人文社科杂志。当时我比较喜欢看的杂志有:百科知识--这本杂志的内容文理兼收,内容非常广泛。还有一本杂志--自然杂志(不是英国的nature),读书杂志。中山医学院还编辑出版了中国医学生这个杂志也是很受欢迎的杂志。通过广泛的阅读,我还在中国医学生的杂志上发表了几篇科学哲学文章---耗散结构与疾病、第三次浪潮与当代医学生。
在阅读与专业学习以外,我还是注意着自己的能力训练,在那个年代我就是民选的学生会干部。也很热心帮助同学。我的单车是我们年级的公共单车,只要大家有需要,借车没有问题。同学们的衣服裤子烂了,需要缝补,我也是周末就拿回家去帮同学们补衣服。
在大四的时候,也入了党,坐了生产实习队的队长,带领着30多个人在衡阳市中心医院实习。我们的实习队是优秀实习队。
大学五年,学了知识,学了做人,也高了勤工俭学。当我毕业时,我发现这五年没有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