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不仅仅是花,它早已升腾成为一种精神。那其中,寄托着中国文化中最为珍视的价值和品质:于凛冽的严寒中,孤寂地绽放,如此骄傲和刚忍,把脆弱与顽强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令人敬畏,也让人伤感。它的灿烂中有一种清洁和贵重,而它的花开在如铁的枝干上,开在茫茫白雪中,是极简单、极朴素中的一朵奇迹。这成为了中国古典美学的根本精神,也是中国古人的人格理想。所以,日本有樱花,而中国之花,是梅花。
封面图片:
清 冷枚绘《雪艳图》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此图描绘细雪庭院中仕女踏雪赏梅之景,远山掩映中孤梅欹侧,白雪红妆相映成辉。笔墨洁净,色彩韶秀,人物工丽妍雅,堪称佳作。
中国之花
俞悦
转眼间,腊月就在眼前。这滴水成冰的寒冬时节,人也如梅花般傲雪盼春。这一期,我们就来谈谈梅。
梅花,它不仅仅是花。
实际上,在中国文明的早期,人们甚至未曾留意过这种花卉。《尚书》中,盐与梅并举,是一种调味品,小女子私心想着,左不过是后世的梅子酱罢了;而在《诗经》中,怀春恨嫁的女子,所关心的也只是,树梢上的梅子就要熟了,而那求婚的人儿呀,他到底是死哪儿去了呢?这个姑娘,她竟然也根本不曾留意过梅花。在很长的时间里,中国人品尝着梅子的滋味,却顾不上用心欣赏梅花的香姿韵味。梅,是平凡的,它只与人们的口腹有关。
历史上,作为食物的梅,光芒绽放的时刻,是在东汉末年。曹操与刘备,纵论天下英雄,二人之间的那一樽酒,便是青梅煮酒,想必那酒是用尚未成熟的青梅子泡制的,酒是酸的,剑是冷的,杯酒之间,便定了天下大事。
梅这种植物,原来真的与天下大事戚戚相关。三国之后,是西晋,西晋之后衣冠南渡,中国文明的重心,开始转向了南方。那缠绵的、迷蒙的雨,正是梅子黄时雨。于梅雨之中,中国文明开出了新境。细腻丰饶而又空灵淡远,敏感的梅雨之心,为中国的诗歌绘画,吟咏和皴染出精神的南方。
于是,梅花终于被看见,而且是被深情的长久的凝视。从魏晋直到明清,梅花不仅绽放在梅树的枝头,同时也绽放在诗人和画家的笔下,它与清幽的月色、孤高的白鹤、苍劲的松柏、挺立的翠竹、幽独的兰草一起,构成了远离尘嚣的精神花园。这花园,扎根于每一个中国文人的心中。
至此,梅花不仅仅是花了,它已升腾成为一种精神。那其中,寄托着中国文化中最为珍视的价值和品质:于那凛冽的严寒中孤寂地绽放,它是如此的骄傲和刚忍,它把脆弱与顽强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令人敬畏,也让人伤感。它的灿烂中有一种清洁和贵重,而它的花,开在如铁的枝干上,开在茫茫白雪中,是极简单、极朴素中的一朵奇迹。
——这最终成为了中国古典美学的根本精神,也是古人的人格理想。那些宽袍大袖下风骨嶙峋的人们,毕生
所求的,就是把自己活成一束梅。
日本有樱花。而中国之花,是梅花。
此刻的窗外,又在酝酿一场冬雪。且待雪霁,中国之人,便该踏雪寻赏这中国之梅。
卷首语:
其他备选封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