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n Silkworms Spin

标签:
收藏文化历史 |
分类: 卷首语 |
蚕在吐丝的时候,没想到会吐出一条丝绸之路。艾青的诗句绘出了一个人类生活与历史的奇观。蚕丝细轻,但这细而轻的事物,在漫长的岁月里,曾经维系着庞大的帝国,使得陆地尽头和大海那边的人们,历经了千难万险而相互走近;这轻而细的事物,原来竟如此坚韧而强大,它抵御着漫漫的黄沙,和侵蚀一切的岁月。
蚕吐丝的时候
When Silkworms Spin
俞悦
蚕在吐丝的时候,没想到会吐出一条丝绸之路。
这是艾青的诗句,它绘出了一个人类生活与历史的奇观。蚕丝这般细,丝绸这般轻。但是,这如此细而轻的事物,在漫长的岁月里,却曾经维系着庞大的帝国,也曾推动着陆地尽头和大海那边的人们,历经了千难万险,而相互走近。这轻而细的事物,原来竟如此坚韧而强大,它竟经受和抵御得了漫漫的黄沙、海上风涛,和侵蚀一切的岁月。
它的力量何在?
丝绸,的确是中国文明的一项辉煌成就。七千年来,无数位无名匠人们的发明与创造,工艺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中国的丝绸织造业,直到十九世纪,一直处在世界的巅峰。但这依然不能解释丝绸的真正力量,丝绸的力量源于它的魅力。数千年中,丝绸的华丽、柔软、清逸与细腻,凝聚着世界各地人们对于感官之美的深刻领悟,丝绸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它还持久地成为了一种想象的对象,人们借助这种想象,确信自己实现了某种生活的梦想。
——细细想来,古代罗马一位身披来自遥远的东方的丝绸长袍的贵妇,她的想法,或许与今时今日的北京街头提着名牌包包挤地铁的淑女们并无什么不同。的确,有的时候,持久而浩大的历史运动,它的内在动力其实就是如此简单。比如丝绸,如果没有世界各地人们的爱美之心,如果没有由这美好天性而发展出来的那一点小小的虚荣和梦想,就很难想象,它何以竟有如此强大而持久的力量。
那蚕意外吐出的,曾经只是历史。自德国人李希霍芬提出丝绸之路的概念以来,这段已经湮没在黄沙和风涛中的历史,才渐渐被中国人所记起。它使我们意识到,在某种意义上,全球化并非是多么新鲜的事情,我们伟大的先民,千百年来,一直在探索着通往异域的漫长而艰险的道路。
现在,那吐丝的蚕,可能会更加感到意外,它所吐出的这条丝绸之路,竟在新的时代,焕发出全新的光芒和力量,无论是陆路还是海上,21 世纪的丝绸之路,所运载着的已经不仅仅是丝绸,更是运行着商品、技术和资本的洪流。
它同样承载着梦想,但这个梦想更为宏大,那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今日世界中所迸发的巨大活力。并且,它要把这活力,带给远方的人们,与远方的人们共享和平、发展与繁荣。
这是一条新的路,但是它也召唤着我们的古老记忆。就让我们从山西芮城那枚七千年前的陶蚕蛹开始,看一看它吐出的丝,是如何被一代代的编织者们伸展到了今天。
以及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