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Aura

(2015-07-28 16:27:14)
分类: 卷首语
    注视着老照片,你会感觉到,它有着独特的韵味。它绝不仅仅是留存和再现那些表情、形象和景物。被笼罩在某种光晕之中,似乎一切都是从远方、从某个深处,渐渐浮现出来,都带着一种难以言说的庄重。德国哲学家本雅明,把老照片的这种独特韵味,称为“灵氛”。照相术的发明,开启了文化上的机械复制时代,但是早期的摄影留给我们的,恰恰是不可复制的过去,往昔的时光,被保存在了那些照片之中。
Aura
封面图片说明:
约翰·汤姆逊,是19世纪最早来远东旅行,并用照片记录各地人文风俗和自然景观的西方摄影师之一,被誉为“背着相机的马可·波罗”,可以算作是摄影术在中国传播过程中的一个传奇人物。1867年至1872年,汤姆逊游历中国期间,拍摄了大量人像及风光照片,图中有北京正在梳妆的满族女子、广州船家女、北京街头观看西洋景等内容。
Aura


                              灵氛
                              Aura

                              俞悦

       它们混杂在长辈的陈年旧物中,是旧的,有的甚至发黄,它们属于过往的岁月。人在岁月中走了,影像还留在纸上。

        这就是老照片。

        注视着老照片,你会感觉到,它有着独特的韵味。它绝不仅仅是留存和再现那些表情、形象和景物。那一切,还被笼罩在一种光晕之中,似乎一切都是从远方、从某个深处,渐渐浮现出来,都带着一种难以言说的庄重。

        德国哲学家本雅明,把老照片的这种独特韵味,称为“灵氛”。照相术的发明,开启了文化上的机械复制时代,但是早期的摄影留给我们的,恰恰是不可复制的过去,往昔的时光,被保存在了那些照片之中。那时,摄影还是一项专门的、复杂的技术。拍摄和被拍摄,都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直到几十年前,一张全家福,通常还是用来纪念着家庭重要的日子,照相几乎就是刻印生命年轮的仪式,所以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老照片中的人们,都是那么严肃,甚至是紧张。

         现在,拍照和自拍,在我们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它不再是仪式,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已经变成无限繁衍的影像洪流。这些影像,也不再具有老照片般的物质属性,它渐渐变得不再是物,它是存储在芯片上的数据,它也不会旧,不会老——它甚至可以永远是新的,时间不会在上面留下痕迹。因此。在这个本雅明所不能想象的数字复制时代,照片可以PS,但却不会再有灵氛:那份谨慎和庄重,那份因时间的流逝和物质的变化所造成的难言的韵味。

        所以,在翻检长辈的旧物时,请留意那些老照片。在小女子看来,那些才是一个家庭的宝物,并不仅仅是表情、形象和景物,更是几十年的岁月,几十年的风霜雨雪。

       老照片也曾见证着山河城郭。从某种意义上说,注视与被注视,拍摄与被拍摄的关系,在早期是一种政治关系。当西方的记者、传教士和摄影家们,携带着贵重的器材,四处奔走,为中国的城市和山川,留下“第一次”的影像时,他们本质上是在进行一次目光的“远征”。今天的人们或许会庆幸,能够从这些照片中,看到几百年前的中华风物,但我们也不可忘记,在这些照片之外,在镜头的后面,那一双双审视的、带有控制性的、有时也可能是满怀偏见的眼睛。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所以,作为对“韵·辑”的呼应与补充,本期“韵·读”栏目还特别刊载了一个关于“影像和寻找”的故事。方大曾,这位在抗日战争中失踪的战地记者,他手中的相机,便是他的武器。他不仅记录了那场伟大的反法西斯卫国战争,作为摄影家,他同时也进行着另一种意义上的战斗。那就是,一个民族决不能被动沦为被审视、被观看的对象,她应睁开眼睛看看自己,看看她的土地和人民。

        在这种主动的“看”和行动中,我们才会真正成为自己世界的主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印之信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