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家电、家居(续)

(2011-09-14 09:04:22)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家电、家居(续)作者:风中散发

【注:在房价受严厉政策调控,商业地产依然不断攀升的大背景下,尽快圈占国内商业地产、物流地产资源是头等重要的战略目标。在中国,批地、拿地、建设的潜规则压力,是一般企业难以应对的。特别是,苏宁要建设60个大型物流基地,配套的商业地产圈占,都要付出庞大的资金与社会资源,这是局外人难以估量的。此时,是埋头苦练内功的最佳时机,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下次,大打出手之时,将遍地死尸。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5EN00SIGG.gif

 

  看空苏宁的观点一箩筐,大体上都是从商业经营角度片面的看零售一盘生意

  零售业,不仅仅是价格,更重要的是服务,这在日益飞速发展的中国消费市场,将日趋重要。

  有人会说,苏宁的服务也不怎么样。这,是客观事实。但是,商业就是个相对竞争的游戏。B2C企业和苏宁从事客户服务、售后服务的人力资源对比,短板是非常明显的,特别是在面对全国所有城市的大规模服务能力上,缺陷是明显的。

  平日里,玩投资的大多都是一、二线城市的投资者,特别是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的投资者对网购的实际消费体验更多。在这些城市里,大型B2C企业的综合服务能力相对较好,消费者的实际消费服务要求能得到某种程度满足。因此,会引起大批该地区投资者对苏宁发展潜力的质疑,这非常正常。

  但是,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广袤无垠市场的国家。把触角伸到每一个角落,是零售企业的巨大挑战。三四线城市的消费升级,已经成功塑造了李宁、安踏、匹克等细分行业零售市场巨头,更何况庞大的家电零售市场。对于苏宁来说,令其真正头痛的是盘踞在三四线城市的大批地区性零售企业。这些地头蛇才是最难对付的,而不是靠打鸡血冲击市场的网购企业

  还有一个潜在的对手是生产厂商自行构筑零售渠道,这个风险在大多数人眼中看来是巨大的。这恰恰是无需顾虑的。生产厂商自行构建零售渠道,真正的相对竞争优势是服务,而不是零供渠道。单一品牌,必须要构建完整的零售网点、物流配送、售后服务、人员成本......,还得让消费者到每个品牌零售店横向对比,还得让消费者到网店进行价格对比,这一系列问题,都会导致生产厂家不堪重负。即使,出现格力这类企业,依靠自行构建零售渠道,而得到了发展。但是,很难出现每家企业都会成功实施该商业模式,并且,也难以保证成功实施的企业,未来不会知难而退。相比之下,苏宁的统一网点布局、物流配送、售后服务,会大大降低综合成本,提升相对竞争力,满足消费者的实体购物需求。

  B2C,是老生常谈的利空了。所谓的价格优势,是不赚钱情况下的玩命倾销。

  在苏宁传统优势领域,特别是大家电,京东的实际扩张压力巨大,双方的采购成本差距悬殊,用自有资金冲击市场份额需要的融资额、融资频率,已捉襟见肘。在不对称的供应链竞争格局下,京东想迅速突破国美、苏宁历经数十年构筑的庞大网络,是非常困难的。国美、苏宁,已经深入到厂商生产系统,实现完整整合,这在京东是难以想象的。更加郁闷的是,中国零售市场规模之大,不是一家企业可以通过饥饿营销就迅速剿灭的。所需要的消耗性资本数量,不是百亿就可以应对。注册用户2000万,每人每年通过价格战营销吞噬100人民币,就会消灭20亿资本。而这2000万用户,本质上是不存在绝对忠诚度的,看到下一个价格更便宜的选择,就会立即离开。没有足够粘度的用户资源,就等于是狼群。在这批消费习惯以价格为主要驱动因素的客户群体中,不断的推进新品类,进行新商业领域价格战竞争,会导致资本消耗过大,无以为继。只能,在适当的时机,退出价格战,流失价格敏感客户,保留真正的“回头客”。这一天,会在融资空间丧失后,必然到来。在京东完成IPO,受到资本市场严厉管控时,必然出现。那时,烧钱之王,将不复存在。

  苏宁的网络扩张程度还很不足。

  前段时间,走了两个三线城市,其中一个刚刚开始有苏宁要入驻,另一个苏宁还不曾问津。当地,都有区域性家电零售企业。苏宁、国美,都在逐渐渗透到这些城市。同时,在商业街上,可以看到大批国内体育产品、家纺产品的零售网店。品牌众多,竞争日趋激烈。家电零售企业的网络扩张密度,同体育、家纺相比,还有很大距离。前者的业态垄断度,落后于后者。同样,也说明家电零售扩张脚步,离最终的停滞不前,还有很大距离。相比之下,星罗棋布的体育、家纺店,确实处于横向扩张空间趋于饱和的威胁。

  以家纺为例,市面上可以看到的品牌专营店数量庞大,上市的、非上市的一箩筐。假如,苏宁开辟家纺类零售业务,引进几个品牌,用低成本、高性价比冲击市场,会引起什么竞争格局变化?正如苏宁的惠而浦系列,自行定制业务的飞速发展,这些都给苏宁未来发展空间以很大想象。家纺的产业竞争壁垒,会比家电更厚?同样,家居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旦,有朝一日,苏宁开始涉足家居、家纺类业务,其遍布全国的零售服务体系,将迅速占领市场份额,与家电业务产生协同效应。

  渠道称王,不是开玩笑。这还仅仅是,实体渠道。

  谁敢说,苏宁的网络渠道,不会在百货业,再创辉煌?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