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硬修炼

(2008-11-21 07:32:18)
标签:

出国

建筑

留学

评论

设计

生活

时尚

耶鲁大学

艺术

杂谈

分类: 建筑观,升级版

做事的原则越来越简化了。到了最近,被我自己总结成4个字:生推硬做,如果要点气势,就是霸王硬上弓

这也许是来美国后最大的收获了,就是无论有什么想法,什么打算,就算只有模模糊糊的一个概念,就算不成熟,也要做了再讨论下一步。什么东西都要先有了再说,完全不在计划和yy中浪费时间。

最近用有机玻璃做一组复杂曲面。我想到先用cnc雕一个模子,然后rhino中把模型给unroll了,用laser cutter把unroll的面先刻出来,然后把刻出来这些有机玻璃用heat gun加热,然后敷在模子上成型。

其 实我觉得nb的根本不在想出这个做法,nb在于我在想出来后就去预定cnc的席位,买钻头和木头,问明白了heat gun的用法,然后直接借出来就做掉了。其实cnc我还不是很会用,如果以前的话我会想:等什么时候做个简单点的模型熟悉一下机器之后再来弄这个吧。然而 现在一上来就弄了一巨复杂的,感觉相当不错。

然后用机械臂做那个车体也是,原来是在家里舒舒服服地改模型和定工作路线,然后看数字模拟,模 拟中对了就去到机器那儿做,幻想着它能够一次性完成。后来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无数你想象不到的bug会粉碎你之前的yy,比如机器换路径时会撞翻那块 材料,或者机器误差之类的……数天之后,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没拿到机器上试,工作就毫无意义,以至于我现在完全不做数字模拟了,一定要看到机器正 确地运行才算成功。

生硬趣味将指导我今后的行动。这是向我的美国老师和同学学来的,他们一点都不聪明,经常拿着一个明显还 没改好的模型就下去机房了,然后发现机器不认那个模型,于是经常在机房现改。美国同学还不会等到设计完全“定”了以后才做下一步的东西,他们老把一组明显 巨恶心的东西用模型做出来,还有点精,我问他们这一块那一块是啥东西的时候,他们经常会说“I haven't figure it out yet”。

什么叫一草二草三草?无非是限制了人们主观能动性的机械框架。我现在可以说我感觉不错的时候5分钟就可以直接想到3草,然后我不管3721先把这东西做出 来,画出比较细的平立剖来再说,而正因为是5分钟想出来的,因此真做出来以后一定会有很多缺陷,然后就有很多东西可以改——但是我从头到尾就坚持这个想 法,不会被毙也不会自毙。

而不是好像很不确定般的想了n个可能性,每个可能性都是虚的,然后就靠老师或者什么别人来定,毙掉n-1个,剩下一个,那一个自己也不喜欢,然后再自毙,重做……弄了半天外人看来犹如原地打转一般。

不知道谁说过“这世上不乏有好主意的人,只不过缺乏能把好主意实现的人”。把一件事想到100%完美再寄希望于一次性完成是不可能的,只有先把那些还没完全想好的事情先做出来看看,然后在不断的行动中完成修改,也许才是现实所在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rebuild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