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读书生活琐事思索文化 |
分类: 喜悦生活 |
深夜浏览诸君博客已成为一种习惯,有的人更新了,有的人月余未动,不免有几分失落感。几日来发生了些许事,关于我的、关于朋友的、关于同事的,让人颇不宁静。一直想写点什么,却有种失语的阵痛感。晚上吃饭时,妞妞提到“君子和而不同”,颇为惊喜,不曾想她还能解此深意。昨日闲逛书店,买了两本书,一本是关于凤凰卫视董事长刘长乐先生与大法师的对话集——《包容的智慧》;另一本是关于张居正点评论语的,或许都缘于逃不脱“君子和而不同”的萦绕心头。有感于最近的工作,用以思编辑专业性、团队建设、企业文化、教书育人等等,似有关联,遂深究之。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何晏《论语集解》对这句话的解释是:“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就是说,君子内心所见略同,但其外在表现未必都一样,比如都为天下谋,有些人出仕做官,有些人则教书育人,这种“不同”可以致“和”;小人虽然嗜好相同,但因为各争私利,必然互起冲突,这种“同”反而导致了
“不和”。
在《国语》和《左传》中都有史伯与晏子议论“和”“同”的记载。史伯在《国语·郑语》中说:“以他平他谓之和。”这里的“他”有“不同”的意思,在不同中寻找相同相近的事物或道理,也就是寻求“和”的过程。史伯和晏子从哲学和自然规律上来讲“和”与“同”,孔子则将其引申到社会领域,用以阐释做人的道理,视为区别“君子”与“小人”的特征之一,可见孔子对“和”的重视。
宋儒注重义利之辩,认为义、利水火不容,即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何晏注解的基础上,宋儒更明确地以义利观来解释“和而不同”,认为君子的
“和”是“义”的结果,小人的“同”是“利”的驱使。这种解释思路一直延续到清末,比如刘宝楠《论语正义》所说的“和因义起,同由利生”,与宋儒一脉相承。
从哲学意义上讲,“和”是和谐,是统一,“同”是相同,是一致;“和”是抽象的,内在的;“同”是具体的,外在的。“和而不同”,就是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
黑格尔把“同一”区分为两种:一种是“抽象的同一”——“排斥一切差别的同一”;另一种是“具体的同一” ——“包含差别于自身的同一”。他认为这是在哲学上区别好坏的关键,并且说:“如果思维活动只不过是一种抽象的同一,那么我们就不能不宣称此类思维是最无益最无聊的。”笔者以为,黑格尔这里所说的“包含差别于自身的同一”,用中国哲学的概念表达,也就近似于“和而不同”。
费孝通老先生在80寿辰聚会上,曾经意味深长地讲了一句16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对“君子和而不同”的极好的阐释。
黑格尔把“同一”区分为两种:一种是“抽象的同一”——“排斥一切差别的同一”;另一种是“具体的同一” ——“包含差别于自身的同一”。他认为这是在哲学上区别好坏的关键,并且说:“如果思维活动只不过是一种抽象的同一,那么我们就不能不宣称此类思维是最无益最无聊的。”笔者以为,黑格尔这里所说的“包含差别于自身的同一”,用中国哲学的概念表达,也就近似于“和而不同”。
费孝通老先生在80寿辰聚会上,曾经意味深长地讲了一句16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对“君子和而不同”的极好的阐释。
新的一年,深深体味着Yeka的坚持和苦心。编辑部例会陈元玉的经验分享让我对编辑的内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我想“编辑是一种自我修炼”。Holly在我的博客发现了关于周爱民介绍的一个小问题,及时修正了。感谢两位编辑对我对编辑工作的理解进一步的形象化。一个个编辑,组成了一个个项目团队;一个个优秀的项目团队,组成了博文视点(武汉)的整体形象。
PS:《第一团队"携程和如家》是一本介绍携程团队如何在互联网创业的经典案例。什么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创业团队?对一个创业团队而言,什么是重要的:经验?性格?组合?契约?也许还是关于这个第一团队的契约精神的建立和履行。 机会每个人都会遇到,有没有运气遇到,遇到机遇能不能把握。能把握机遇,能不能同舟共济,能否做到“君子和而不同”。这才是携程团队的难能可贵之处,值得我们细心品味和学习。
前一篇:营销:《构建可扩展的Web站点》
后一篇:有感于“细节”和“危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