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网络真实 |
分类: 思想钩沉 |
一个网友给我讲她的伤心事。我认真地听着,边听边劝慰一两句。末了,她突然问了一句:“我讲的你都相信吗?”我淡淡地应了句:“无所谓相信不相信。”
隔了一会,她心有不甘地说:“难道你不在乎真实吗?”
我笑了,告诉她:“网络中,最不重要的东西就是真实。”
是的,在网络中,你可以对许多东西认真,但惟独不能认真的,就是其真实性。因为网络本身就有太多的不真实。
大部分的理论将网络作为一个“虚拟”空间。既然是“虚拟”,就不可能真实。当然,我并不否认,所谓的“虚拟”,也包含着对现实的一种模仿。在目前的发展阶段下,网络空间仍然是以现实为蓝本,其中的大部分活动仍可以归之为对于现实的模拟性体验。但是,网络对现实的那种模仿,绝对不像照镜子那样简单。镜子是客观的,而网络的模仿者,却有太多的主观因素在里面。甚至可以说,网络与现实的关系也并非真与幻那么简单。网络中的生存方式和游戏规则,已经无法在所谓的“真实”中寻找到一个简单的对应物了。况且,这一符号世界,并非决然独立于我们的现实生活,而是与我们的生活相重叠,相交织,我们无法预测哪个时候,生活的某个环节又将网络化,电脑化;甚至有时,我们也难以将两重世界绝对地分离开来 。因此,网络并不简单地是一种虚拟现实,而是与现实平行交织、相互作用的一个超现实空间。
因此,在这个由二进制代码构建的超现实空间里,人在其中的生存和一切活动都可以以符号的形式进行,而一切声音、图象、文字又都可以还原成二进制代码。这就使得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做到的东西,在网络中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到。懦夫可以成为侠客,流氓可以变为圣人,魔鬼可以打扮成仙女……在现实中无法选择的性别、年龄、种族、社会地位,在网络中都可以任意地回避或是改变;相应的,在现实中囿于距离的、经济的、道德的、习俗的种种束缚而无法获取的生存体验,也可以在网上得以实现。于是,在网络中,扮演,成了一种轻易的,必要的,甚至是渗入到潜意识中的举动。人在这一符号空间中的选择和行动可以比在现实中走得更远、更复杂,也更为自由。人的欲望、野心、私利,甚至心灵中最隐秘的情感,都可以在网络里无限地夸张和膨胀。就像你可以选择千奇百怪的名字一样,你也同时可以选择与现实迥然不同的生活态度,现实中不可说、不可做、受到压抑的,都可以在网络上得到释放。法律、道德、舆论、习俗……在网络中大大降低了其在现实中无可比拟的约束力,甚至有时完全无能为力。剩下的,只有一个膨胀的自我,和以自我为中心构建起来的虚拟世界。
于是,在这个世界中,事物与观念、对象与再现、现实与符号之间的界线,统统被爆破’,现实、实在的根据也随之消失了,存在的只是由高技术生产出来的没有原型而互相模仿的各种符码。,这样的世界,绝对不是忠实反映现实的一面镜子。如果非要说它是一面镜子的话,也顶多算是一面哈哈镜,是对现实一种变了形的反应。或者说,它是一面巨大的,多棱角的折射镜,光从一个角度进来,经过多少次的折射,等到了你面前,就已经面目全非了。你看到瑰丽无比的光芒只是个幻影而已。因此,谁要是天真地把哈哈镜或折射镜里的东西当做现实,那就活该他倒霉。那些和网络有关的悲剧,难道不是无一例外的把网络和现实混淆在一起而造成的吗?
因此,聪明的人,不会把网络中的真实看得那样重要。网络既然是因为爆破了真实而获得自由,那么,想在网络中得到更大的自由,就不要追究所谓的“真实”。如果你喜欢,就把网络当成一个游戏,当成一本小说,一部电视剧或电影好了。没有人追究游戏、小说和电影的真实,却照样得到了精神的享受。和网友聊天,就当是看一篇文章。你的劝慰和感慨,权当是看过文章后发表的评论和感想。他让你感悟或感动,很好。他让你心烦或厌恶,关掉就是了。实在不行,拉入黑名单、删除……一切决定权都掌握在你手上,只要,你不把他(她)带入到现实中。
因此,在网络里,你要时刻记住——一切,都不能认真。
隔了一会,她心有不甘地说:“难道你不在乎真实吗?”
我笑了,告诉她:“网络中,最不重要的东西就是真实。”
是的,在网络中,你可以对许多东西认真,但惟独不能认真的,就是其真实性。因为网络本身就有太多的不真实。
大部分的理论将网络作为一个“虚拟”空间。既然是“虚拟”,就不可能真实。当然,我并不否认,所谓的“虚拟”,也包含着对现实的一种模仿。在目前的发展阶段下,网络空间仍然是以现实为蓝本,其中的大部分活动仍可以归之为对于现实的模拟性体验。但是,网络对现实的那种模仿,绝对不像照镜子那样简单。镜子是客观的,而网络的模仿者,却有太多的主观因素在里面。甚至可以说,网络与现实的关系也并非真与幻那么简单。网络中的生存方式和游戏规则,已经无法在所谓的“真实”中寻找到一个简单的对应物了。况且,这一符号世界,并非决然独立于我们的现实生活,而是与我们的生活相重叠,相交织,我们无法预测哪个时候,生活的某个环节又将网络化,电脑化;甚至有时,我们也难以将两重世界绝对地分离开来 。因此,网络并不简单地是一种虚拟现实,而是与现实平行交织、相互作用的一个超现实空间。
因此,在这个由二进制代码构建的超现实空间里,人在其中的生存和一切活动都可以以符号的形式进行,而一切声音、图象、文字又都可以还原成二进制代码。这就使得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做到的东西,在网络中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到。懦夫可以成为侠客,流氓可以变为圣人,魔鬼可以打扮成仙女……在现实中无法选择的性别、年龄、种族、社会地位,在网络中都可以任意地回避或是改变;相应的,在现实中囿于距离的、经济的、道德的、习俗的种种束缚而无法获取的生存体验,也可以在网上得以实现。于是,在网络中,扮演,成了一种轻易的,必要的,甚至是渗入到潜意识中的举动。人在这一符号空间中的选择和行动可以比在现实中走得更远、更复杂,也更为自由。人的欲望、野心、私利,甚至心灵中最隐秘的情感,都可以在网络里无限地夸张和膨胀。就像你可以选择千奇百怪的名字一样,你也同时可以选择与现实迥然不同的生活态度,现实中不可说、不可做、受到压抑的,都可以在网络上得到释放。法律、道德、舆论、习俗……在网络中大大降低了其在现实中无可比拟的约束力,甚至有时完全无能为力。剩下的,只有一个膨胀的自我,和以自我为中心构建起来的虚拟世界。
于是,在这个世界中,事物与观念、对象与再现、现实与符号之间的界线,统统被爆破’,现实、实在的根据也随之消失了,存在的只是由高技术生产出来的没有原型而互相模仿的各种符码。,这样的世界,绝对不是忠实反映现实的一面镜子。如果非要说它是一面镜子的话,也顶多算是一面哈哈镜,是对现实一种变了形的反应。或者说,它是一面巨大的,多棱角的折射镜,光从一个角度进来,经过多少次的折射,等到了你面前,就已经面目全非了。你看到瑰丽无比的光芒只是个幻影而已。因此,谁要是天真地把哈哈镜或折射镜里的东西当做现实,那就活该他倒霉。那些和网络有关的悲剧,难道不是无一例外的把网络和现实混淆在一起而造成的吗?
因此,聪明的人,不会把网络中的真实看得那样重要。网络既然是因为爆破了真实而获得自由,那么,想在网络中得到更大的自由,就不要追究所谓的“真实”。如果你喜欢,就把网络当成一个游戏,当成一本小说,一部电视剧或电影好了。没有人追究游戏、小说和电影的真实,却照样得到了精神的享受。和网友聊天,就当是看一篇文章。你的劝慰和感慨,权当是看过文章后发表的评论和感想。他让你感悟或感动,很好。他让你心烦或厌恶,关掉就是了。实在不行,拉入黑名单、删除……一切决定权都掌握在你手上,只要,你不把他(她)带入到现实中。
因此,在网络里,你要时刻记住——一切,都不能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