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搬家育儿 |
分类: 闲话:絮絮叨叨 |
前几天因为想到小学问题,就关心了一下我的户口。我原来的户口所在地,划片的乃是一所相当好的重点小学。而且我户口大学毕业以后都没动过,年限上不成问题。可惜的是,虽然那小学各种好,可是坐落于胡同区,我们根本不可能去那里生活和居住。
但是有天晚上,电视里播放一个寻找老北京美食的节目。这期介绍的是炒肝。主持人说了一句老话:要想吃炒肝,鼓楼一拐弯。然后介绍了好几家小店,全都在什么北新桥呀,鼓楼一带。看得秧爹口水哗哗地,开始哭闹说:我也想下楼就有炒肝吃!我也要住城里!
我就开玩笑说,那咱们就回户口那边住吧。小秧也可以上划片的重点小学了。又一想,城里真是资源多多:不但有好小学,还有少年宫。假如秧秧去雍和宫那边的舞蹈班跳舞,一节课30元。都是舞蹈学院的正规老师,地点是正规排练教室。在我们火星,简直就没有低于100元的舞蹈课。城里还有那么多博物馆,老字号,还有北海故宫美术馆。到处都是地铁公交车,走到哪儿都没几步……这城里简直就没有不好的地方呀~
于是我们这两个不着调的夫妻,就开始了一次名为“下楼吃炒肝上重点小学”的可行性探讨活动。
第一个方案就是住胡同啦。该重点小学位于胡同,该胡同附近有很多名吃小店,所以住胡同可以满足“吃炒肝”“上划片的重点小学”两个要求。可是住胡同便宜的房子就只能上公共厕所,冬天也没有暖气。而有单独厕所有暖气的胡同都是豪华四合院,月租几万元起,我们又租不起……就算我们运气好,租到一个条件尚可的小院子,我们的车停哪儿呢?根本进胡同就难,更不用说停家门口了。
第二个方案就是附近的回迁小区。对于回迁小区我可不陌生,我家好几位亲戚都住在城里的回迁小区,停车问题比胡同好不到哪儿去。过年过节期间整个小区的人都在放炮仗,满地都是碎纸屑。相比之下,我们火星显得是多么的宽敞和文明啊。
而且回迁小区多半建造标准不太高,密度大,人多,如果是六层楼,一定没电梯。房间普遍装修也很糟糕。但不管怎样,回迁小区满足了“有厕所有暖气”这样的基本生活条件。但正因为如此,房东个个把价格抬得很高。到时候人家看我们夫妻两个带个孩子来租房上学,肯定一看就是追求稳定啊,那还不隔三差五长个房租?或者提点苛刻条件?
就算房东人好心善,但万一人家生活有点什么变化要处理房子也不是没可能的事情。到时候没准儿就得隔三差五带着孩子到处找房,也真不是什么好生活。
而且,秧爹很睿智地说,住在租来的房子里,连东西都不敢买,怕搬家的时候麻烦!这一天天的什么生活品质啊。
而换房这样的事情我们肯定是不可能接受的。我们家舒舒服服,户型好朝向好,俩卫生间,哪儿都挺宽敞。跑到城里只能换个没多大的三居室,还只有一个卫生间。这生活品质下降不是一星半点,我们也没打算在城里待一辈子啊。
所以“住城里吃炒肝上重点小学”的计划经过讨论,就无情地破产了。说起来,我和秧爹在有孩子之前,颇搬过几次家。一开始住在三元桥的新源里一带,我家附近有个全北京最好的菜场,晚上散步就去使馆区。后来又搬回我在海淀区的家,和父母挨着住了几年,那里离我们上中学的地方很近。之后才买了现在的房子。望京是年轻人都会很喜欢的区域,但一晃我们也在这里住了五年了,难怪也有点住腻了,想动一动。假如没有秧秧,我们真可以把现在的房子租掉,跑到城里住两年去。但现在有了孩子,我们的家当增加了很多很多,光是一个钢琴就很不好挪动。一想到搬家,真是头都大啦。
想来想去,怪只怪我们渐渐把生活搞得太复杂,再也不是拎包就能走的时代。可是有了孩子以后,谁又不是这样呢?随意换换环境的梦想,也许只有孩子大点才能完成了。
有了孩子以后,在感情上我当然获得巨大的回报,生活增加了很多乐趣,自己也得到成长的机会。不过这自由自在的生活,真是一去不复返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