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门派大比拼
(2011-03-25 08:10:15)
标签:
育儿流派武侠戏说 |
分类: 育儿:人生大事 |
当今社会育儿方法众多,门派林立,哪一种好呢?这问题常有人问我,可一两句话如何解释得清楚?且看我东拉西扯之——辩证法曰:必然是各有千秋。假如以武功做比喻,大概可分为如下几类——
名门正派
不管是武侠小说里,还是实际江湖中,名门正派都是普通人学武的最佳选择。比如少林功夫——练三年可做保镖,练十年能当教练,真是可进可退,可攻可守。故此得以全世界范围内广收门徒,发扬光大,影响力非同一般。用来打比方的话,就像我们育儿中的大众教育。
大众教育是什么呢?就是别人怎么做,我就怎么做。早教,启蒙,名校,私教,辅导班,学区房,能加分的特长,最时髦的爱好……反正目标总不缺乏,每天几乎都有新的教育方式流行开来。
这门功夫是最保险的,这样长大的孩子总归不会错。即便有错,家长也问心无愧:我该做的都做了,人有的你都有了,再要是没出息,跟家长我就没关系了。
这就是将外力用到极限,虽然没有科学例证,但我想顺利上大学的孩子里,接受这样教育的也许的确是最多的吧。
很少见天才是这么亦步亦趋地制造出来,但有几个家长是以天才为目标培养孩子呢?更多家长对孩子的期许其实也只是过得去而已。比方说我,肯定是要让孩子很正常地接受学校教育的。在这方面另辟蹊径,我还真没有这个勇气。
吸星大法
武侠小说里,邪派武功总是一开始进步神速,但往往后劲不支,甚至走火入魔。比如任我行的吸星大法,一开始速度很快,但风险也很大。如果用来做育儿类比,就是那些所谓的神童培养法。
自古天才多怪癖,很多天才确实自幼就异于常人。因此很多家长有一种特别急功近利的心态,企图把孩子培养成神童,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有人让孩子徒步跑遍全国,有人让孩子三岁开始唱京剧努力上电视节目。假如这些都算少数,那么企图让孩子学“速算”“速记”,背海量唐诗以图技惊四座的家长似乎现在也为数不少。
其实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小孩子选一个特殊的方面,获得儿童届成功未必是真的天才,也许只是别人没有费这个劲。大家都知道朗朗的成功故事,他本人也有小时候的痛恨父母逼他苛刻练琴,转为现在感激父母使他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可是别忘了,朗朗能成功,很重要的一点是他本人天赋就够好。仍有很多孩子被父母逼迫从小练习,最终不过是童年无趣,终身痛恨乐器。
的确有些天才,自幼便是神童,长大成为天才。但更多的人工神童,结局只是伤仲永。
螳螂拳
俗话说的好,一招鲜,吃遍天。看看螳螂捕食就悟出了武学道理,并创立一套厉害的拳法,这在武术中并不少见。而育儿中也是有很多个人特点极强的流派,欧吉瑞,蒙台梭利,华德福,奥尔夫……数不胜数。即便是具体到各个育儿畅销书作家,所提倡的要点也有所不同:有人强调爱,有人强调规则,有人强调天性,有人强调培养……
事实上,每个育儿流派都有辉煌的成绩,巨大的影响力。但是不要忘了,不管是蒙台梭利女士,还是马拉古兹,这类人都是不折不扣的天才,他们那看似很个性化的理论,其实包容性很强,内容很广。而且如果你足够了解,会发现这些理论虽然各有侧重,但都殊途同归,核心目的都极为相似:都是尊重儿童,在快乐,符合天性的基础上,帮孩子提高能力,并为孩子培养健全的人格。
就好像武学门派有千千万,谁最强?很简单,那要看是谁在练。天才练什么拳都一点即通,我这样的动作不协调者练什么拳都笨手笨脚。任何一门功夫,练到顶其实都很相似——都需要很强的意志力,判断力,身体控制能力,机变能力等等。所以真的没必要去捧着一本蒙台梭利的书指责欧吉瑞教育规则感不强,也不必因为一个挂羊头卖狗肉的幼儿园执行不力就认为某个理论有问题。
能够成为系统教学的育儿理论都是靠谱的,奉行者觉得实施结果不靠谱,只是因为功夫不到家。
逍遥派
武侠小说里,总有些世外高人可以不落俗套,创立一些潇洒优美的流派。如人才辈出的逍遥派。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天生不羁,带孩子也与众不同。有单身妈妈带着孩子环游世界,有户外老爹带着孩子丛林探险,有叛逆家长主动帮孩子退学在家开私塾,有疯狂爹娘让女儿在非洲草原与雄狮猛兽为伴……
这些家长都是传奇中的英雄,非我们常人所能企及。但传奇人物培养的孩子就一定是传奇吗?答案不是否,而是——不一定。爱迪生成了伟大的发明家,但一定不是所有辍学儿童日后都有此成绩。丛林中的女孩回到法国,只觉得难以融入,非洲生活带给她的究竟是终身的财富,还是终身的遗憾,还要过几十年才知道。
传奇人物不落窠臼,让人佩服。他们的子女有幸在童年时期成为传奇的一部分,但过于特殊的培养方式结果可能会很极端——寻常人等岂敢如此冒险?
内家拳
内家拳众流派以内力见长,这让很多人觉得不知道他们在练啥。内力是什么?冲击波吗?气功吗?玄妙之事总是近乎骗局,所以这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力,到底是什么呢?
武学中内力我也不懂,但育儿中假如有内力,那么一定是素质教育。也是本人大力推崇的门派。素质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开始麻烦,需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然而这又先要懂得观察总结,搞清楚你面对的是一块什么材料。育儿中的一切问题要量身定做来解决,并无一个标准答案可以参考。
这门功夫,一开始相当操心受累,考验家长情商智商。但一旦基础打好,到后面就越来越轻松。开始由于没有特意灌输,似乎显得孩子平平无奇进度缓慢,但素质教育的精髓就是让孩子的一切进步都是由内而外自主发生,所以这样的孩子会后劲十足,做什么都不在话下。
内家拳千好万好,最大的问题是:由于每个孩子都是单独的案例,你根本不知道眼下你所做的一切,到底是对还是错。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就像我,虽然也在按照自己想象中对的方法去做,但到底结果如何——那要看几十年后了。
说来说去,育儿之道,似乎很难总结出一个确定无疑可以成才的路子。人生诸事,好像没有哪件会让人觉得如此纠结万分,如此没有定论。一切只是因为这才是真正的人生大事。面对这样的重大责任,人总免不了重视,谨慎,最后导致瞻前顾后。
不过我常想,只要人用心且勤劳,大部分事做起来都会有点把握。育儿这件事虽然是大事中的大事,但遵循这样的定律,大概结果也不会太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