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安全原则育儿 |
分类: 育儿:人生大事 |
最近秧秧的小表妹米花摔了非常严重的一跤,不但磕破了嘴,还把门牙也磕坏了,甚至有可能影响到以后的恒牙发育。每次周围孩子有类似的事情,我都会仔细地问人家家长,以求自己在日后能尽量避免秧秧有类似的危险。我也总结了几条原则,当然,还很不全面,所以仅作抛砖引玉,大家一起来探讨。
安全原则一:随时看护,寸步不离
随时看护是最重要的安全原则,如果做得到位,可以免去大部分危险。国外就有几岁以下幼儿不许独自在家的法律。太多危险都发生在家长“一眼没看见”的时候,太多的意外发生在“就那么几分钟没看着”的时候。
对于幼儿来说,最好是时刻不离监护人视线。如果一定需要暂时离开,要把宝宝放进一个安全的地方,比如有围栏的小床,或者关好可能发生危险的房间的门(如厨房,卫生间,电线插头较多的书房等等)。
安全原则二:危险动作,千万别做
有很多动作孩子喜欢,但非常危险。比如拿着坚硬的玩具奔跑,甚至嘴里叼着勺子筷子奔跑。比如独自走两边有碎石的窄台子。比如在窗口爬高上低。比如3岁以下的孩子自己开门关门。等等。如果孩子有这样的行为,必须禁止,恐吓也好教训也罢,必须让孩子知道这件事极其严重。
我妈妈小时候淘气,叼着筷子奔跑,一下子摔倒在地,筷子插进喉咙,拔出来血流如注,特别危险。而周围因类似问题受伤的孩子不胜枚举,所以要让孩子知道,哪些动作不安全,绝对不可以做。
安全原则三:区分场合,运动有度
必须让孩子明白沙发不是蹦床,家里不是翻斗乐。很多伤害都发生在家里。所以,同上一条,如果孩子第一次有这样的行为,就必须严肃制止。不要想着孩子其实也没错,所以就和颜悦色地劝阻。对于一两岁的孩子来说,很多事情,让他明白绝对不行,比絮絮叨叨地讲道理更有用。而涉及安全的时候,不能像别的问题那样期待孩子自己懂事以后加以控制,该严格的时候一定要严格。
我小时候在家里闭着眼睛捉迷藏,一头磕在桌角上,现在眼角还有个小小的伤疤。所幸没有伤及眼睛,但也把我妈吓得够呛。真不敢想,如果那么小就磕坏了眼睛,我这一生该怎么度过呢?所以孩子把家当作游戏场不是错,但要注意安全。
安全原则四:遵守规则,避免冒险
秧秧从很小坐车就使用安全提篮,后来换了安全座椅。有次我看到一辆车在路口时,一个男孩突然打开车门从里面摔了下来。顿时哇哇大哭,家人赶紧停车下来抢。好在是路口车速极慢基本停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假如装了安全座椅,设置了童锁,这样的事情就不会发生了。
我特别推荐安全座椅,有车的父母一定要给孩子准备。很多人问我怎么选,我建议带孩子去商场试坐,孩子喜欢哪一个,在哪个上面坐着反应最高兴,就买哪一个(几个月的孩子就能表现出喜好)。安全座椅不仅更安全,也可以让父母开车的时候更专心,从而使驾驶更加安全。
还有个例子,秧秧的好朋友然然是个非常乖的孩子,所以有次在超市买东西时,她站在购物车里,手里举着刚买的寿司,爸爸并没在意,觉得她只是站着不会乱动。可在上坡道电梯时,感应式电梯恰好在他们这里停了一下,然然爸爸出于惯性还保持刚才的力道,然然就从购物车里栽了下来。磕破了脑门,缝了针,留了疤,好在是额头,留刘海就可以遮掩。
很多东西都有使用说明,有安全要求。我们不要认为那都是繁文缛节,安全意识就是平时看似啰嗦,关键时刻才会发挥作用。
安全原则五:旁人监护,加重提醒
很多孩子出问题,都是由姥姥奶奶带着的时候,这是因为偶尔来看望孙子孙女的老人,没有每天和孩子在一起,所以安全意识不足。老人来了,带孩子玩儿,我们当然不能监视。但叮嘱时,要记得喝水吃东西都不重要,安全问题最重要。我妈有阵子特别喜欢带秧秧去“没去过的地方”,哪儿荒往哪儿跑。我提醒几次无效,后来就很严肃地跟她说:如果你带着秧秧出了事,我怎么面对秧秧爸爸?我这个家就被你给毁了。你这么大年纪又眼花的厉害,还是安全为重吧。孩子开阔眼界看新鲜事物,由我们负责。
而秧奶奶则特别热衷于让秧秧创纪录,期待秧秧做个超常宝宝。以前总批评我太保守胆小,声称等我不在的时候要带秧秧各种冒险(比如直接带当时几个月的秧秧去成年人泳池的深水区游泳)。一开始我没在意,但后来看奶奶真的跃跃欲试,某次就回答说:我冒险与否就一个原则,看我是不是能承受失败的后果。在秧秧的安全问题上,我承受不了任何闪失,而且我觉得做父母也不能用孩子的安全冒险,来满足自己炫耀个性的虚荣心。
对两位老人的话都不好听,但好言相劝实在无效,我也不可能板着脸说你们不靠谱,不要再来和孩子玩儿了。渐渐地,接触孩子多了,姥姥奶奶也终于真正认识到了安全的重要性,不再像当初刚升级做祖辈时那么莽撞了,也由衷地说:确实得小心啊!
安全原则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每个家长在孩子安全方面没有不尽心尽力的,只是总有想不到的时候。所以别的幼儿磕碰并非跟自己没有关系,那都是非常宝贵的经验教训。
秧秧幼儿园里,园长家的小姑娘吃饭跪在椅子上,一不小心就摔了下来。肘部骨折,过了一个月去拆石膏,可拍片子一看,一点都没长上,片子拍出来和一个月以前一模一样。医生说可能是小孩子多动,只好再等一个月过去看。从此我就再三叮嘱秧秧,你知道你们幼儿园那谁谁吧?她就跪着吃饭结果摔下来了,到现在都绑着胳膊呢,总也长不好,可疼了——不信你问你们班老师!因为是园长的女儿,所以全园小朋友吃饭淘气时,都会被告知这件事。园长开玩笑说,我们孩子摔得倒也值了!
周围小朋友的事情是最有说服力的。有意思的是,发生过意外的宝宝事后也都会语重心长,甚至有点得意地告诉别的宝宝。比如然然就绘声绘色地讲她怎么摔下来,猫猫听了也不甘示弱,说她在超市也摔过一次。秧秧这方面还好,实在乏善可陈,想了半天,终于想起我告诉她的一岁多她被电梯夹手的事情,总算也说了一件。
安全原则七: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我常说,孩子有毛病,父母应该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比如秧秧胆小,那不用问,就是随她老妈我。秧秧脾气大,则是随她爹。这些是天性,只能改善,不能改掉,但好习惯却是可以培养的。
秧爹以前开车不爱系安全带,自从秧秧会说话以后,经常质问爸爸为什么不系安全带,这样多危险呀。我也指责他不给孩子做好榜样,于是在女儿的压力下,秧爹也经常只好把安全带系上。
有次我吃饭时翘起椅子,秧秧说我:妈妈你怎么这样呢?这样不对啊!我赶紧说:是的是的,妈妈忘了,妈妈做错了,以后妈妈再也不这样了,谢谢秧秧的提醒。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都没有良好的安全习惯,孩子的好习惯又从哪儿来呢?
安全原则八:尽力而为,顺其自然
以上种种,是不是看得大家有些紧张了呢?其实我也有点宿命论。所谓意外,很多时候是不可以避免的。比如秧秧爷爷常讲的一个故事,他认识的一个人,孩子踢球玩儿,不小心踩在球上,向后仰倒,居然就摔死了。这样的事情真是让人觉得有些造化弄人,谁也不可能因为这种隐患就不让孩子踢球啊。
人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潜在的一点点危险就什么都不做。我们尽力避免的,是那些本来可以避免的意外。比如开车坐安全座椅,系上安全带;不把认为不会翻身的婴儿单独放在高台上转身做别的事情;让孩子在路上走一定拉着妈妈的手,而在公园则可以奔跑跳跃。幼儿上下台阶时父母尽量紧随,在家里也尽量随时看护。等等,诸如此类,都是发生意外概率较大,而安全措施会很有效的状况。
我相信,随着年龄的增加,孩子对安全问题的理解也会越来越深。但在此之前,我们只能尽量多做一些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