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终于清静了
(2011-02-18 09:36:04)
标签:
呼吁禁放烟花爆竹危害性杂谈 |
分类: 闲话:絮絮叨叨 |
从小春节对我来说就是可怕的回忆。
每到春节,几天之内都没法好好睡觉,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响起震天的一声巨响。
每到春节,消防车都特别紧张,在这干燥的火灾多发的冬季,有几天到处都是火源。前有央视,今有沈阳,烟花烧掉了多少栋大楼啊。
每到春节,路上到处都是爆竹碎屑,和泥土灰尘混在一起,一眼望去遍地垃圾,让城市显得特别不整洁。连我三岁的女儿都说:打扫卫生的叔叔阿姨又得来打扫了。
每到春节,急诊室都有很多因为烟花爆竹炸伤的病人。除了少部分自作自受的人以外,大部分都是无辜的路人,被飞来的鞭炮炸到。
每到春节,出门就是件麻烦事。以前走路,怕被炸到自己。现在开车,怕车子被炸——就有些人总在路上放炮,不管是人行道还是车行道,似乎只有在路上设置危险,他们的乐趣才能最大化。
现在,做了母亲,对这项陋习更是深恶痛绝。我女儿每年三十都睡不好觉。昨天回家的路上,被小区里震天响的大炮仗吓哭了,我拿着一堆东西也努力把她抱起来,快步走回家。最后只得踩着社区的绿地穿过去,因为小径上总有人兴高采烈地点燃声响巨大的花炮。
我可以断定,在社区里,马路上,小径上放炮的人,就是素质极差的人。这用不着讨论,完全可以下定论,这一船人大可以一竿子打翻,并不用再加以细分。在我们社区周围,稍有素质的人总会到社区前面的公共小广场去放,那里视野很好,虽然离居民区很近,好歹倒不是行人必经之路。虽然噪音问题仍然有,起码危险性不那么大。
那些在路上放炮的低素质者,见到过往行人担惊受怕地快步通过,好一点的只是自顾自高兴,更有甚者为此兴奋不已。那些人培养出一些低素质的孩子,以用鞭炮吓人为乐。当然,他们中少部分会受到惩罚,去医院外科努力拯救他们被炸坏的肢体。但更多的人不但没有受伤,反而会伤到无辜的人。最可恶的是,被炸伤的人通常连个肇事者都找不到,因为那些人早就跑得远远的。而满地轰鸣声中,你也分不清是谁向你扔过来那致命的鞭炮。
有人说,鞭炮是气氛,是乐趣。每年我呼吁禁放,都有人说我自私,认为我不该因为自己不喜欢,就呼吁禁止别人的爱好。但我必须说,鞭炮不同于普通的爱好,放鞭炮者的快乐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老人,孩子,病人,自然是怕这样的声音。而心理健全的人,怎么会以制造噪音为乐呢?可惜,心理健全的人就要被那些热爱噪音的人侵犯,到底是谁自私?
我也不喜欢另一项“国粹”麻将,但我从不反对。因为这才是人家自己的爱好,打麻将者没有扰民,顶多发出点不大的噪音,绝对不至于造成普遍的危险和污染。我个人不喜欢,但我绝不反对,而且尊重别人喜欢。
反对在城市里放鞭炮,是因为这个活动有社会危害性,它损害了太多人的正常生活,为太多人带来了不小的困扰:想想看,全年最长,最重要的节日,就在鞭炮带来的污染,垃圾,噪音,火灾中度过!
我们社区是个上千户人家入住率极高的住区,放鞭炮在北京市应还算不那么严重的,至少比我以前居住的社区好得多——那里春节期间我们真的不敢出门,大白天的就会有人从楼上往下扔炮仗。在我们社区,我观察过地上的灰烬,也大致数了数声响的次数。发现即便是每个炮竹都是新的燃放者,在社区内(请阅读障碍者再看一遍我说的是社区内)放鞭炮者也不过百来人。但就这区区百来人(事实上可能更少,因为很多人每天都出来燃放),就能造成巨大的噪音,就能让全社区的人寝食难安,到底谁是多数谁是少数?到底谁自私?
有一年,北京终于禁放了。起初效果并不是完美,总有违禁的人。于是不知道哪位高明的人,居然以此为由解禁了。其实只要坚持几年,这陋习总会逐渐清除。而南方城市有很多非常值得借鉴的做法,有的是集中几个地方燃放,让此中爱好者互相交流。有的是政府在河边或广场为市民燃放美丽的烟花,为城市增添节日气氛。这些做法我都非常支持。放鞭炮作为民俗项目可以保留,但请保证不要让更多害怕噪音和炸伤的市民不感到太大的困扰和威胁。
我记得刚刚禁放的时候,北京人很喜欢去农村的农家乐过大年,因为可以体会放炮的乐趣。我觉得这就是很好的解决出路,民俗的东西归了民俗,和现代文明也没有冲突。
说实话,我很不理解为什么不能禁放。这陋习的一切危害是明摆着的,我不信当权者看不明白。北京禁令很多,我的生活很多处都不方便,比如车辆禁行。但我想,我的牺牲可以换来北京空气质量好转,那么我少开一天车也是对的。但对于烟花爆竹的燃放,我实在想不出有什么理由能让我理解支持。是为了继续制造噪音,空气污染,遍地垃圾?还是为了继续惊吓老幼病残,引发火灾,炸伤行人?
车子可以长期禁行,道路可以不断管制,禁放烟花爆竹——至少是禁止在社区附近,行人道路上燃放难道就那么难吗?这一年最可怕的时光终于过去了,我期待明年的春节,北京市能够禁放烟花爆竹,向文明迈出新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