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大江报》的一个著名时评

(2014-03-14 15:44:50)
标签:

情感

分类: 夏说八道
熟知辛亥革命史的人应该知道,当时汉口《大江报》鼓动革命,发表一篇著名时评,名“大乱者救中国之药石也”。
但是,由于《大江报》已不存,这篇著名时评的篇名与作者,就都有了争议。
比如标题,据张难先的《湖北革命知之录》,李春聋的《辛亥首义纪事本末》,杨玉如的《辛亥革命先著记》等,均作《大乱者救中国之药石也》;蔡寄鸥的《鄂州血史》作《大乱者救中国之良药也》;李西屏的《武昌起义记》、章裕昆的《文学社武昌首义记实》、温楚场的《辛亥革命实践记》、朱峙山的《辛亥武昌起义前后记》等,则作《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
然而,大江报案发后,据今所见《汉口商埠地方审判厅判决大江报之判词》和1911年各地报纸关于这篇文章的报道,似应做《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对此,见方汉奇的考证,应为定论。

至于文章的作者,署名“奇谈”为谁人?历来也有争论的。一般认作是詹大悲,也有人认为是黄侃。

方汉奇《大江报的一个著名标题》(载《新闻史研究资料》1980年第4期)一文中说:一般都指为詹大悲作,这恐怕和詹是该报的总编辑,又为这篇文章被捕人狱有关。也有指为黄侃(注)作的,如温楚沂《辛亥革命实践记》:“(文学社成立后)革命力已经成熟,同志热情也达沸点。同年(1911)夏,黄侃由汁返鄂,詹款留报社,设宴欢迎。黄醉后写一时论曰《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翌日刊出,当局大骇。”温、黄谊属郎舅,所说似较可靠。按这篇文章原刊于一九一一年七月二十六日大江报的时评栏,署名“奇谈”。詹大悲名瀚,又名培瀚,号质存,当时在报纸上发表文章都用“瀚”或“大悲”作笔名,从未署过“奇谈”。詹在被捕后的供词中曾经明白表示:此文“系外间投稿妙,因为“经我过目”,“选定刊载”,所以“不能问写稿之人”。(见《汉口商埠地方审判厅判决大江报之判词》)因此文章极有可能是黄侃写的,而标题则是詹大悲代拟的或由他润色改定的。
总之方汉奇认为,似乎是黄侃写的,而詹大悲有所润色。
而刘望龄则认为,绝对是黄侃所作。
他在《辛亥前后的武汉报纸》(载《华中师范学院》1981年第2期)一文的注三中指:
今据黄侃之子黄念样未刊笔记以“奇谈”笔名发表;《时报》转载时亦与此相同。又过去史书多认为出自詹大悲手笔,此为误传,实际上是詹大悲与黄侃在一次讨论时政中,对现实十分不满,酒后由黄侃执笔写成。事发,詹被捕入狱,为掩护革命同志,詹伪称为己所作。
然而,方、刘二位对于詹大悲入狱后的作法,是有分歧的。

其实,不必纠结“奇谈”到底是谁,写史者,径言“奇谈”的《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即可,算是忠实于史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