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寂寞英雄:耿恭

(2011-07-29 20:58:26)
标签:

杂谈

分类: 夏说八道

时人讲中国历史,必称强汉盛唐。汉唐开疆拓士,立功殊域者辈出,古往今来,为人艳羡叹赏膜拜。然而,同样也有一批人,尘封在历史的角落,但不能否认,他们是被湮没的英雄。比如,东汉的耿恭。

公元73年,东汉兵分四路,出击北匈奴,根据作战计划,窦固、耿忠所部挺进至天山,耿秉、秦彭所部入大漠六百余里,挺进至三木楼山(一作沐楼山,在蒙古境内),大破匈奴,其主力遁走。但由于其他两路未能寻找到匈奴军队,因此未能达至预期作战目的,北匈奴对东汉北境的威胁仍未解除。

欲彻底打败北匈奴,必控制西域。次年,窦固、耿秉出昆仑塞,直指西域门户车师,车师后王、车师前王降汉,再次打通了河西四郡至西域的交通线。东汉于是重建西域都护及戊己校尉,以陈睦为都护,耿恭为戊校尉,屯车师后王部金蒲城(今乌鲁木齐市区西南郊约10公里处乌拉泊湖畔乌拉泊古城),关宠为己校尉,屯前王部柳中城(今鄯善县鲁克沁镇),各率数百人屯守。戊己校尉,西汉时即已设置,主要目的是保护汉军屯田、汉使及商旅安全。

然而,北匈奴一直把西域作为重要基地,不甘其落于东汉之手。在汉军主力回师以后,公元75年二月,北匈奴单于派遣左鹿蠡王率2万骑兵进击车师,又重新掀起了汉匈争夺西域的序幕。这时,一个英雄,少为人所知的民族英雄横空出世了。他,就是驻屯在车师后王部金蒲城的戊校尉耿恭。

耿恭作为东汉在西域的军事代表,有保卫西域内附之国的责任。北匈奴南下车师时,耿恭派300士兵往救,结果路遇北匈奴骑兵,全军覆灭。北匈奴乘胜打败车师后部,杀后王安德,并进围金蒲城。金蒲城本来就仅有数百士兵,此时又损失300,敌我在兵员上相差极其悬殊。但是匈奴善于野战,不长于攻坚。所以汉军主将耿恭毫不畏惧,身先士卒,与战士并肩搏战,死守金蒲城。汉军在箭头上涂毒,称“汉家神箭”,声言中箭者必有异相。果然,北匈奴士兵凡中箭者,伤口皆溃烂,北匈奴大惊。此时暴风雨大作,汉军乘势出城主动出击,北兵猝不及防,死伤惨重,以为汉军有神相助,仓皇解围而去。

耿恭认为北匈奴不可能善罢甘休,为了能在西域地区长期坚守,考虑到疏勒城(奇台县城以南64公里处半截沟镇麻沟梁石城子遗址)背依大山,可凭固守,又有山涧水流至城下,水源充足,可作长久之支,于是在当年五月,退守疏勒城。果然,七月,北匈奴兵攻疏勒城,耿恭招募数千“先登”,“先登”,就是敢死队,乘敌军立足未稳,直冲敌阵,匈奴骑兵大败。

虽初战告捷,但汉军实乃深入西域之孤军,身处北匈奴重重包围之中。匈奴吸取前战教训,遂切断涧水水源,施长期围困之计。

城中水源已断,为了坚持抗战,耿恭率汉军在城中挖掘水井,然而,井深至15丈,仍未能找到地下水。城中士兵饥渴难耐,被迫榨粪汁而饮。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汉军仍坚守城池,多次打败匈奴的进攻。在守城最艰苦的时刻,坚持不懈的汉军终于掘井出水,见到奔涌的水泉,饥渴的汉军山呼万岁。耿恭大喜过望,命军士扬水出城,以示固守之意。迷信的北匈奴见城中水出,又以为汉有神助,大惊失色,再次撤兵。疏勒城转危为安。

八月,汉明帝去世,东汉无力经营西域,采取退缩政策,西域一些小国见风使舵,倒向了北匈奴。十一月,西域焉耆国和龟兹国杀害西域都护陈睦,北匈奴南下围困驻屯在柳中城的己校尉关宠。东汉国丧不久,章帝新立,政府无暇出兵救援。于是车师叛汉,与北匈奴合兵,再次进攻疏勒城。西域汉军被分割围困,陷于孤军奋战的境地。车师后王的夫人先世是汉人,常私下通报敌情给耿恭,并暗地里支援了城中一些粮草,给汉军以极大的信心。但数月以后,围城已久,物资耗尽,汉军战士迫不得已,开始煮铠弩上的筋革为食。在如此的困难条件之下,耿恭与士兵同生共死,全军上下协力,皆无二心,但是城中日渐消耗,战士只余下数十人。北单于趁危想招降耿恭,许诺封他为白屋王,并妻以女子。耿恭假意应承,诱匈奴使者上城,亲自杀之,并城上炙烧啖之,以示坚决不降的决心。单于大怒,增兵攻城,终不能下。后来,岳飞作《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就是就里的典故。

早在匈奴围城之初,己校尉关宠上书洛阳求救。章帝召诸大臣商议。司空第五伦主张放弃西域,不出兵相救;司徒鲍昱反对,鲍昱认为:西域守军身陷危难,不救,对外会助长北匈奴的气焰,对内则伤志士之心。此时不出兵,以后匈奴入塞,还有谁愿意为国效力?!而且西域守军以区区之数,抵御敌兵无数,可见匈奴不可惧。如果命令敦煌、酒泉太守各率精骑两千,匈奴疲极之兵必不敢当,四十日内即可解决战斗,解救汉军入塞。章帝同意了鲍昱的意见,令征西将军耿秉以及秦彭、王蒙、皇甫援等人率军七千,合击柳中,大败北匈奴,匈奴北走。车师重新归汉。此时,关宠已经阵亡。

鉴于关宠已经阵亡,汉军主力欲班师东还,弃耿恭汉军于不顾。早在匈奴合围之前,耿恭派军吏范羌至敦煌迎取士兵冬衣,此时范羌正在王蒙军中。范羌强烈要求营救耿恭。但疏勒道路孤远,诸将不敢前往。王蒙遂分兵两千,由范羌率领,沿山(博格达山)北进,前去解救。时值隆冬,天寒地冻,一路上,大雪纷飞,积雪深达丈余。范羌行军异常艰苦,勉强行至疏勒城下。城中听有军马声响,以为匈奴乘雪来攻,万分紧张。范羌高喊:我乃范羌。城中终于盼来救兵,又山呼万岁。耿恭打开城门,两军会师,抱头痛哭。

第二天,汉军东归,匈奴骑兵跟踪而来,耿恭、范羌且战且走。直到来年(公元76年)三月,终于到达玉门。从疏勒出发时,城中耿恭所部士兵还有26人,到了这个时候,就只剩下13人了,他们个个衣衫蓝缕,形容枯槁。中郞将郑众深为感动,亲自为每个人洗沐,并为他们换上新的衣冠。郑众上书汉章帝,说:“耿恭以单兵固守孤城,连月踰年,凿山为井,煮弩为食,忠勇双全,不愿让大汉蒙耻。这样的节义,古今未有。”

耿恭回到洛阳后,司徒鲍昱也上奏皇帝,称他节义超过苏武,宜蒙爵赏。耿恭于是被封骑都尉,身全返汉的士兵,也各有封赏。戊校尉守军这支忠义之师,终于得到朝廷的认可和表彰。

史家范晔在为耿恭作传时,深为耿恭守城事迹感动,他说,以前读苏武传,为苏武不为大汉羞的气概所动,现在读耿恭守疏勒之事,感喟不已,不禁热泪交流。正是范晔,他写下耿恭的事迹,让后人知道在东汉时期,在西域地区,还有一位民族英雄,他为捍卫大汉的疆土,率军同仇敌忾,英勇作战,万死不辞。他没有班超有名,但与班超功劳相埒。班超以外交维护了西域诸国对汉的忠诚,而耿恭以武力固守大汉的边境。他们在巩固祖国的边防方面,都功勋卓著。

耿恭的忠勇事迹,后世一直激励汉人锐意边疆事业。晚清,清军收复新疆,刘锦堂驻喀什,当地有九龙泉,时人误传此为耿恭掘井出水处,遂又称“耿恭泉”或“耿恭井”,刘锦堂于泉边修“耿恭祠”,于志纪念。

清末内地诗人至此,多有诗文咏叹此景。萧雄的《耿公井》云:疏勒城中古井深,飞泉千载表忠忱。一亭稳护冰渊鉴,大树长流蔽蒂阴。梁寒操也有《望耿公台》,其云:三千载属中华地,都籍先贤血汗来。传烈难志超与勇,祗今唯有耿公台。

    两千年过去了。在这个和平的“盛世”,青年们学习的目标转为商业巨子,史上的金戈铁马为现世的燕舞莺声所取代。历史上的英雄,也仅仅是在教科书中出现的人物为人熟知,而教科书之外的,在渐渐地被遗忘,渐渐地湮没在灯红酒绿中。然而,耿恭诸人,其忠勇事迹,必将永著汉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龙泉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